幸福周礼 魅力小镇滋味长
2024-06-27 22:00:28
于晓非:破增益与补损减《金刚经》系列导读之七
于晓非教授
释迦牟尼成佛了,而我们却还轮回于生死,什么原因?佛陀说造成我们这些凡夫轮回于生死不能成佛的原因就是糊涂,用《心经》的话讲,“颠倒”,“梦想”。
下边讲梦想。佛教经常用梦做比喻。大家都做过梦,做过美梦,做过噩梦,佛教经常用这个梦来做比喻。比如说老王做了个梦,梦里来了一只大老虎,那么老王会采取什么措施?他会在梦里撒腿就跑,但梦里有个特点:自己跑不快但老虎跑得快,老虎“嗷”一声扑上来,大家想后果是什么?后果是老王从梦中醒来,你摸他的心脏,“咕咚”、“咕咚”在跳,你摸摸他的背心、他的睡衣,都湿了,很害怕。但是当老王从梦中醒来后,他发现,刚才令他万分恐惧的老虎有吗?根本没有,从来没有,压根儿就没有过。这老虎没有,但是此时此刻,老王做了一个有老虎的梦,这个梦我们暂时还不能说没有,但老王梦中的老虎绝对没有。然而一个绝对没有的老虎,刚才为什么令老王万分恐惧呢?原因是老王不知道那是梦。比如他在梦中跑,我说:“老王别跑,这只老虎是假的,不会伤害你”,他肯定不信,他会说:这姓于的太可恶了,老虎来了不让我跑?但是,等老王从梦中醒来后,他确实发现这个老虎没有,从来没有过。
佛陀他老人家三十几岁坐到菩提树下证道了,宣称自己是“Buddha”,我们翻译成“觉者”。其实“Buddha”这个名词,来源于一个动词词根“Buddh”,这个动词就是“醒”的意思,因此从“Buddh”这个“醒”的动词,衍生出“Buddha”这个名词;其实“Buddha”这个词最基本的含义就是“醒了的人”。也就是释迦牟尼先生三十几岁坐在菩提树下,他宣称自己醒了,言外之意,他认为我们此时此刻还在梦中。你认同吗?有人说,我不认同!我晚上躺在床上做的那才是梦,我现在不是梦。而释迦牟尼老人家想告诉我们的是,你晚上躺床上做的那个是梦中之梦,你此时此刻还是梦;而释迦牟尼老人家说,我从你这个人生的大梦当中醒来了,而你还在梦中;如果你跟着我修行,直到有一天,你能像我一样,从此时此刻我认为的这个人生的大梦当中醒来之后,你才会发现,你今天所认为的一切的真实的存在,根本就没有过。
现在佛陀跟我们说这个桌子没有,我们不认同,原因就是不认同我们此时此刻是在梦中。有人会说,佛陀认为我们此时此刻是梦,这是佛陀的真实教诲吗?《金刚经》到最后快要结束的时候,佛陀说了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这是佛教的一个专有名词。后面的课程会具体介绍这个词的含义。现在先通俗地讲解一下:在佛教里边,“有为法”指的就是我们凡夫境界上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存在的种种事物。那么《金刚经》的最后这个偈子,佛陀告诉我们,要把我们凡夫境界上的这一切的我们自以为的真实,要能把它观出,其实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要这样地来看待我们凡夫境界上我们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他的比喻的第一个就是“梦”。
佛陀告诫我们,我们要能够领受我们眼前的、我们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其实如梦境一般,一点儿都不真实。对我们凡夫而言,理解佛陀的教法,修行佛法,遇到的第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对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生不起这个梦观。可是,我们学习佛法,修证佛法,特别是学习大乘佛法,这是必须要迈过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坎儿。
可以把佛陀的教理,特别是大乘佛法的教理,尤其是给我们凡夫所讲的教理,做一个提纲契领的概括。其实大乘佛法非常明显,她的教理体系可以分成前后两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佛陀他老人家想尽一切办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安立不同的名言系统,告诉我们这些凡夫:我们凡夫自以为的凡夫境界上的真实的世界,其实一点儿都不真实。我用三个词来形容佛陀的这段教法:第一是“破除”,在这一段教理中,佛陀想尽一切办法,破除我们凡夫对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理解;第二个词是“颠覆”,佛陀老人家在这一段教法里颠覆我们凡夫对凡夫境界上的真实的理解;第三个词是“解构”,佛陀老人家在这段教法里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
金刚经变局部
佛陀教理的第二部分,就是佛陀给那些通过佛陀教理第一部分的学习而认同了佛陀关于我们凡夫境界上、我们过去自以为真实的世界都是不真实的人,讲第二件事:什么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真实?作为一名凡夫,当你学习佛陀教法的第一部分,渐渐地能够认同佛陀关于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这个道理,但是你此时此刻还是凡夫,只不过你这个凡夫跟其他的凡夫有点儿不一样了,就是其他的凡夫执着着凡夫境界的存在为真实,而你这个凡夫通过佛陀教理的第一部分的学习,已经能够认同佛陀关于我们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但你此时此刻还是个凡夫。你这个时候心中一定会生起一个新的问题,会问佛陀老人家:老师啊,过去我以为的真实都让你老人家给解构了,给颠覆了,给破除了,这世界还有真实吗?什么才是您老人家所认为的这世界的真实?
如果我们提纲挈领的话,佛陀的教理就可以分为这前后两部分,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凡夫境界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第二部分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佛陀认为的真正的真实。而对我们凡夫而言,佛陀的这前后两部分教理,第一部分教理是重头戏。因为我们凡夫最难解决的,就是我们不能认同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是不真实的。佛陀所认为的这个世界的真实,对于迈过第一个坎儿的众生来讲,其实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所以学习佛陀教法,难就难在第一个问题。
对于我们凡夫而言,学习佛陀教法,首先应该努力着意的就是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要把我们凡夫从对凡夫境界上这种真实的理解,渐渐能够引导着我们发现,其实我们过去以为的真实,都是不真实的。《金刚经》的重点就是讲这个问题。让我们从教理上、从切实的修行的实证上,从我们对凡夫境界的那种真实的执着,一步步地能够观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讲《金刚经》或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重点就是要讲佛陀究竟是用了什么样的善巧,用了怎样的理论与实践,把我们凡夫从对凡夫的那种实有见,一步步地解构?各位,不学不知道,等把般若法门当中,佛陀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整个这套解构模式,它的理论体系与修证模式了解之后,才能真正地了解佛陀的伟大、佛法的微妙、佛法的殊胜。
总结一下,佛陀认为我们这些凡夫之所以轮回于生死、不能成佛的原因是糊涂,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们凡夫死死抓住了一个在佛陀老人家看来根本不真实的凡夫境界为真实;第二,因为我们死死抓住了一个在佛陀老人家看来根本不真实的世界,我们把它误以为真实,而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我们见不到佛陀老人家所说的真正的真实。
对这两个错误,佛教有两个专有名词来表达:第一个错误叫做“增益”;正是因为有了增益的错误,我们见不到他老人家所认为的这个世界的真正的真实,这个错误,叫“损减”。因此学习佛法、修证佛法,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就是要把我们凡夫过去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的真实性打破,解决增益的问题;进而,佛陀认为的这个世界的真正的真实才会显现,解决损减的问题。整个学佛的历程,就是要把我们这些犯着增益与损减这两个错误的凡夫,一步步地引向佛陀的“不增不减”的解脱境界。
本文由净名精舍根据喜马拉雅FM“于晓非《金刚经》导读”第007讲整理
2024-06-27 22:00:28
2024-06-27 21:58:14
2024-06-27 21:55:59
2024-06-27 14:26:24
2024-06-27 14:24:10
2024-06-27 14:21:55
2024-06-27 14:19:40
2024-06-27 14:17:25
2024-06-27 14:15:10
2024-06-27 14:12:56
2024-06-27 14:10:41
2024-06-27 14:08:26
2024-06-27 14:06:11
2024-06-26 20:37:16
2024-06-26 20:35:01
2024-06-26 20:32:46
2024-06-26 20:30:32
2024-06-26 20:28:17
2024-06-26 20:26:03
2024-06-26 20: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