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堡镇:拉动引擎 百强新堡
2024-06-26 04:24:25
分手也是很好的结局
昨天那篇关于傅首尔和老刘的稿子出来后,很多人看完都想到了《花束般的恋爱》。
我自己觉得影片里的男女主角和傅首尔老刘,还是有区别的。
小绢和小麦两个人在一起的契机是“对暗号”。
因为没有赶上末班车,小绢和小麦以及另外一对男女在咖啡厅打发时间,大家闲聊,这对男女聊到电影,男生说喜欢看《肖申克的救赎》,女生说“哇那部电影超级感人的”。
小绢和小麦就觉得……过于小儿科。《肖申克的救赎》本就是被世人最熟知的好电影之一,拿这部电影去印证电影是自己的爱好,显得敷衍又没诚意。
小绢和小麦则同一时间注意到了隔壁坐着一位大神,是普通人不太熟知的影视界大拿,他们由此切入,讲了很多小众文艺的话题,一会儿讲电影、一会儿聊小说、一会儿切入到诗歌……
两人越聊越投机,发现茫茫人海中竟有和自己高度一致的另一个人,心生涟漪。
他们发现自己爱上了对方。
那种感情很浓烈,小绢噙着泪看向小麦。
如果我在22岁大学刚毕业那年看到这一幕,一定泪流满面,那时候的我应该非常能共情这种爱情,认为真正的爱情是在数以亿计的人海中,找到和自己最有共同语言的人。
如今我觉得,年轻时试图找到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恋人,并非因为爱情,而是通过眼前这个和自己极为相似的人去肯定自己。
一种很苛刻的想法——爱一个和自己极为相似的人,实则是在爱自己,是通过眼前这个人给予自己人生观高度肯定,从而获得一种优越感。是年轻让人误把这种感情当成了爱。
小绢小麦决定在一起。
两人的同居生活最开始很和谐,他们都觉得对方就是对的人,每天一起聊天、一起看电影、一起看小众文艺展览……代入一下小绢和小麦,可能觉得生活太美好,美好到就这样过一辈子也无妨。
日本擅长拍学生时代的恋爱,像初夏的青草地一样清新。
但恋爱转折点很快到来,他们大学毕业了。大学毕业的另一层含义是,要逐渐和父母的生活费做切割,要融入社会,要和住了二十年的童话城堡说再见。
有一幕我觉得拍得蛮好。
两人同居之后,双方父母都来看望过,短短几分钟,交代出巨大信息量。
小绢是东京本地出生的女孩子,家里住着独栋别墅,父母从事广告业,接近于中产家庭。见面那天,四个人喝的是香槟,吃的是精致的西餐。
小绢父母一直在劝他们尽快融入社会找到工作,绢妈拿出一个比喻:“就像泡澡一样,进去之前会觉得很麻烦,进去之后就会觉得,好舒服啊。”
小麦不是东京人,他的父亲穿着普通且是一个人来的,可以推断出两个信息,要么小麦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要么小麦母亲去世,父亲一人拉扯他长大。
父亲也一直在劝小麦不要再画没有意义的插图了,赶紧找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如果再一意孤行画下去,将不再给小麦生活费。
当时的小麦是一个刚刚毕业、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面对父亲的态度,表明自己还是要继续画下去的。
小麦说完,镜头对准了小绢,能看到小绢脸上欣慰自豪的表情。
每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看到一事无成但怀揣梦想的男朋友,应该都觉得很幸福吧……
哦对了,还有一处很巧妙的设计是小麦父亲来的那天,吃的是寿司便当,喝的是便利店就可以买到的啤酒。
小绢不是心怀大志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女孩子,她甚至不喜欢父母身上的广告商做派。所以在影片中,小绢的工作并没有很高大上,一份收银员的工作也蛮开心的。
在她看来,重要的不是工作,是每天下班后和小麦一起喝着咖啡,走在能吹风的路上。
小麦起初想当一个优秀的插图画师,但报酬寥寥,画三张才挣1000日元,折合人民币50块。
小麦决定放弃插图画师,找一份每月能领薪水的工作。于是小麦从灵魂自由的画师变成了普通白领,要忍受客户的冷言冷语,要消化加班对精神的消磨。
但小麦不觉得这有什么,想要挣钱不就得经历这些吗?加班也好、哄客户也罢,是挺烦人的,可社会也许就是这样,社会和学生时代最大的不同是:心甘情愿放下安逸。
小绢和小麦之间的缝隙就是在这时候产生的。
小绢和以前一样,小心翼翼保护着自己的文艺羽翼;小麦则和以前完全不同,经常回家也在加班,休息时看不进去那些深奥难懂的文艺书籍,只想玩简单俗气却解压的游戏。
状态不一样了,对生活的感情也会变得不一样。
影片非常戳女性同胞的一点是两人之前习惯去一家面包店,店主是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后来老夫妻因年事已高关掉了店面,在门店玻璃门上贴了张告示,感谢58年来一直支持他们的顾客。
小绢看到之后很难过,拍下照片发给小麦,说我们常去的那家面包店关门了。
小麦当时正在处理工作琐事,回了一句:换一家买不就行了。
但很戳我的一幕是:
两人一起逛书店,小绢依旧会走到文艺专区,看喜欢的作家的作品。在她准备和小麦分享的时候,发现小麦在另一边翻开成功学书籍。
那种感觉大概是……我以为你一直会是郁郁葱葱的少年,但你终究没能免俗,变成了会轻信所谓成功人士的俗人。
可即便两人分手,我也不认为是bad ending。
双方态度很有意思,女方觉得这段感情没有办法挽回,男方觉得……不如结婚吧,会不会结了婚就好了?好像生活就是这样,不如意却还得继续。
但,还是分开了。
分手之后,两人因为一时找不到房子以室友身份同住了三个月,没有狗血的复合,可能他们很清楚地意识到,当朋友蛮好的。
很多人解读小绢和小麦的感情,认为两人最终分手是因为在恋爱过程中步调不一致了。
我却觉得两个人误把了解当做了爱情。
以及很多人低估了爱情的能量,我们非常大概率会莫名其妙爱上一个人,小绢小麦比较幸运罢了,可以告诉自己爱上对方是因为共同语言。
在我看来什么共同语言、一见钟情、奇怪的缘分……这些说法都很缥缈,爱情是恰好在那一瞬间和那个人分泌了多巴胺而已。
小绢和小麦出身不同。小绢是有家庭做底牌的东京姑娘,小麦或许很早就意识到了,理想很好但也很难,所以在他发现理想并不能果腹的时候,果断选择成为社畜。
因为这些先天因素,导致他们对感情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哪怕过去五年,小绢依旧觉得能否和恋人在一件事上产生共振很重要,她始终需要这种精神上的回应,这对她来说是感情营养剂,得到回应的她便能反哺自己,从而对自己和这段感情更有信心。
而小麦已经完成了一个自恋文艺青年到明白自己是芸芸众生中不起眼的一粒的转变。
两个人都没错,错的是从他们还是婴儿的那一步,就注定了他们对感情需求不一样。
我没有那么喜欢这部片子,但还是觉得拍得蛮好的,能让自己想到很多人,甚至是自己。
我觉得从某种程度来讲,我们很多人都是“小麦”,心甘情愿妥协着,也曾想过自己为何变成这样,但又会自我安慰:哎生活不就是这样。
这样一看,小绢其实是非常幸运的一类人,她在长大,但她不怎么需要改变。
小绢小麦刚刚同居的时候,小麦说会维持现状而努力,两个人都笑了。结果是两人对“维持现状”的理解完全不同。
小绢以为维持现状是他们一辈子可以窝在一起看书看电影;小麦以为维持现状是要挣钱、向前跑,去维持现在的和谐与平淡。
我们在跳下大海那一刻,约定好要一起向前游,是我们的出身、性格和从小到大的境遇,把我们推向了两个港口。
2024-06-26 04:24:25
2024-06-26 04:22:19
2024-06-26 04:20:13
2024-06-25 15:52:37
2024-06-25 15:50:30
2024-06-25 15:48:24
2024-06-25 15:46:17
2024-06-25 15:44:10
2024-06-25 15:42:04
2024-06-25 15:39:57
2024-06-25 15:37:50
2024-06-25 15:35:43
2024-06-25 15:33:36
2024-06-24 22:11:04
2024-06-24 22:08:58
2024-06-24 22:06:52
2024-06-24 22:04:46
2024-06-24 22:02:40
2024-06-24 22:00:34
2024-06-24 21: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