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实词一览表 语文初中文言文实词
2024-01-11 01:11:43
哈尔滨原属吉林,为何却被并入黑龙江省,并取代齐齐哈尔成省会?
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三省之的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经常被看作一个整体,“东北人”泛指这三个省的人,其他地区的人很难区分三省有啥区别。
东北地区历史上的行政区划,也远不像其他地方那样泾渭分明,尤其是到了近现代,几乎每隔十年就有一次大变更,最多时竟然有19个省。
正因为如此,东北不少城市都曾在不同的省份里“跳来跳去”,最典型的像哈尔滨。
▲“东北人”很出名,却没听说有“华北人”、“华东人”
从清朝设立吉林开始,哈尔滨便属于吉林,即使在1689年从吉林分出了黑龙江,哈尔滨也依旧是吉林的一部分,而黑龙江省会一直是齐齐哈尔。
▲哈尔滨在历史上长期属于吉林
可是到了1954年,哈尔滨一下子跳到了黑龙江省,并且代替齐齐哈尔成为新的省会,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龙兴之地
东北的地形是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面靠海,中间一片大平原,很容易形成统一的地理、经济和文化单元。
近现代之前,由于气候寒冷,以农耕为生的汉人主要集中在靠海的辽南,其他地方都是胡人的地盘。
东北历史上先后崛起了鲜卑、契丹、女真等多个胡人政权,对中华文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最“高光”的是16世纪兴起的又一个女真,最终取代了明朝。
他们虽然与金朝女真有一些血缘关系,但不能算是同一个民族,为了加以区分,他们将自己称为满人。
▲东北几乎被山脉包围,中间是肥沃的黑土地大平原
满清对东北实行严格的封禁政策,表面理由是保护这块龙兴之地,其实是防止汉人进入东北垦荒,以便将来万一丢了江山,自己还能退回老家去,诺大的东北因此变得地广人稀。
满清将汉人内地划成军政分治的18省,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则采用军政合一的将军辖区制度。1652年,东北被分成盛京将军和宁古塔将军一南一北两大辖区。
▲受影视剧影响,清朝流放地宁古塔声名大噪
事实上,东北的驻军和百姓都很少,最北分布在黑龙江两岸,再往北只有达斡尔等渔猎民族。
除了满清入关前的首都盛京,以及宁古塔这两个将军治所外,东北规模较大的城镇很少,齐齐哈尔、阿勒锦(哈尔滨)等等,当时都只是小村子而已。
▲渔猎民族达斡尔人很难抵御沙俄入侵
没想到,这种“放养”状态给了沙俄可趁之机。直到17世纪中期哥萨克侵入黑龙江北岸,修建军事堡垒,肆意压榨、杀害中国百姓,清廷这才反应过来,不得不用武力驱逐这些外来之敌。
17世纪末,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
▲《尼布楚条约》规定的中俄边界
沙俄的侵略暂时被遏制住了,但东北不再是一片世外桃源,必须加强管理才能确保安全。
考虑到守古塔将军辖区面积过大,清廷在1689年以松花江为界,将以西区域设置黑龙江将军辖区,负责北方陆地防务,新的宁古塔将军辖区负责日本海方向的海疆防务。
这样一来便有了三分东北,盛京、宁古塔、黑龙江等将军辖区成为现代东北三省的雏形。此时的黑龙江将军辖区,还包括额尔古纳河以东、今天内蒙古的东部,治所齐齐哈尔。
▲为了应对沙俄入侵才有了东北三分
齐齐哈尔位于黑龙江将军辖区南境的中部,而且处在松花江及其最大支流嫩江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设置军政机关,养活更多人口。
二、乌云盖顶
齐齐哈尔东南方向大约270公里处,松花江南岸有一个满族村子叫阿勒锦,满语的意思是荣誉或荣耀,属于宁古塔将军下属的阿拉楚喀副都统辖区,这个村子即是哈尔滨的前身。
为了增强宁古塔将军的实力,清廷在1757年将其治所向西迁至松花江畔的“吉林乌喇”,以容纳更多的官员和驻军。宁古塔将军的称号也跟着改成吉林将军,这是“吉林”一词的来源。
▲将军治所从宁古塔迁至吉林,也是因为松花江
随着清朝进入近百年的太平盛世,人口压力越来越大,虽然封禁政策尚未取消,但已有许多汉人迁居东北,黑龙江两岸形成了一些颇具规模的村镇,更寒冷的北岸也有海兰泡等等。
▲黑龙江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就是原来的海兰泡
1840年鸦片战争的惨败,使雅克萨之战对沙俄的威慑作用彻底失效。沙俄军队越过《尼布楚条约》规定的两国边界,向黑龙江流域渗透。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响,沙俄终于露出了狰狞的真面目。
沙俄一边强行调停这场与自己无关的战争,一边向中国发动军事入侵,逼迫清朝分别在1858年和1860年签下《瑗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
▲沙俄趁火打劫割走外东北上百万平方公里土地
中俄边界从外兴安岭向南推进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沙俄兵不血刃地从中国夺走了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原本面向日本海、有3000多公里海岸线的吉林将军辖区,居然变成了内陆省份。
库页岛、海参崴等中国固有领土,一下子变成了俄国人的。原先的汉人、满人、达斡尔人、鄂伦春人、雅库特人等中国各民族,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改成俄国籍,都遭受到沙俄当局的歧视和压榨。
▲库页岛、海参崴等等都曾属于中国,吉林也因此变成了内陆省份
如此惨重的损失,终于使清廷品尝到封禁政策的恶果。清朝建立200余年,全国人口已达4亿,唯独东北增长缓慢。没有足够的人口,就无法供养强大的军政部门,从而丧失了抵御外敌的能力,误国误民。
明眼人都已看出,沙俄对中国领土的贪婪并没有止境,朝廷和民间都出现“开禁放荒”的呼声。清廷虽然还不愿全面取消封禁政策,但实际上逐步减少了对移民的限制。
▲从清末开始的闯关东,数百万汉人涌入东北
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东北的人口从400万增加到1000万左右,齐齐哈尔、阿勒锦都是这一轮移民潮的受益者,阿勒锦从一个小村子发展到数十个村镇的集合,19世纪末的人口已超过3万。不过在行政上,阿勒锦仍然是阿拉楚喀副都统的辖区。
三、异军突起
1894年清朝又输掉了甲午战争,日本侵占朝鲜半岛,开始进一步窥视中国。东北地区原本只受到沙俄的威胁,现在又面临了来自日本的觊觎。
沙俄加快了侵略步伐,通过各种手段攫取利益,损害中国的主权。1896年,沙俄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即将修至中俄边境,为了向中国境内延伸,沙俄逼清朝同意由其修筑中东铁路,作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部分,铁路沿线由沙俄管理,地位类似租界。
▲甲午战争时日军曾占领辽东半岛
中东铁路由东西向和南北向各一条铁路组成,东西向铁路从满洲里绥芬河,南北向铁路通过奉天抵达海边的旅顺。总体上说,俄国人在设计铁路走向时,主要考虑的是地理因素。
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在松花江与其支流阿什河形成的三角地带,将铁路和黑龙江水系无缝衔接,沙俄势力可以深入整个中国东北,为下一步侵略奠定基础。
▲中东铁路呈丁字型,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极其巨大
1896年6月,俄国人在此设置了铁路工程局,大批俄国工程师和工人来到这里,然后又有许多欧洲冒险家,很快出现了银行、商会、学校、医院等配备设施。短短几年里,松花江畔诞生了一座俄式风格的商埠,这是哈尔滨建城的起点。
尽管距离阿勒锦很近,又有大量务工的中国人,这里却不受清政府管辖。俄国铁路工程局既负责修铁路,同时也兼管着当地的民政事务。中东铁路及沿线地区,其实已经变成类似租界的国中之国,清政府甚至害怕沙俄会进一步吞并这些国土。
▲香坊火车站是哈尔滨第一个火车站
果然,没等中东铁路全面完工,沙俄便在1898年强租旅顺和大连,大批俄军被部署到中国领土上,中国港口旅顺变成了俄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之一。1903年7月,中东铁路投入运营。
沙俄势力在东北的膨胀,引起日本的嫉妒和不安,最终导致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国东北是这场战争的战场,清廷却保持着中立,任由两个列强蹂躏中国国土、杀害中国民众、掠夺中国资源。
▲日俄战争的主战场在所谓的“南满”
日俄战争的结果是日俄瓜分东北,以长春为界、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北部属于沙俄势力范围(北满),长春以南的奉天省和吉林省南部则归日本(南满)。日军开始大规模进驻东北,为日后的九一八事变埋下了隐患。
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日俄等列强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无疑是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的、非法和野蛮的行为。但是从客观上看,对东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加速作用。
▲哈尔滨是中国最具俄罗斯风情的城市
随着国内外移民的持续增加,阿勒锦与俄国人的小镇差不多连为了一体,到20世纪初已经是东北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也是整个东北的铁路枢纽中心,来自33个国家的16万侨民常住于此,加上中国人,总人口达到30万左右。
中东铁路完工后,阿勒锦的铁路工程局被撤消,但沙俄将俄国人居住区开辟为俄租界,并成立了自治机构,拒绝清朝官府的管辖,清廷对此也无可奈何。
四、大省小省
面对东北被日俄瓜分的危机,清廷终于下决心加强主权管辖,按内地标准建立完善的行政体系。1907年,清廷宣布废除早已名存实亡的封禁政策,并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大将军辖区,设立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实行省-厅/府行政体制。
这个黑龙江省,差不多被黑龙江、松花江、额尔古纳河这三条河包围着,省会延续了将军治所齐齐哈尔。奉天省会是原将军治所盛京,现在也改名为奉天。吉林省会则不再是原将军治所吉林,而是中东铁路与松花江交汇的另一个城镇长春。
▲最初的黑龙江省被额尔古纳河、黑龙江、松花松包围着
清朝官府根据满语“阿勒锦”的读音,直接将其改名为哈尔滨。别看这个哈尔滨已经是国际大都市和北满经济中心,有19个国家在此设置了领事馆,其实只是新设的吉林省滨江厅治,比齐齐哈尔、长春等省会低了一个级别。
没几年,清廷退位民国初立,东北三省的格局暂时被保留下来,并将“厅”改成“县”,滨江厅变成滨江县,管理哈尔滨的华人区。北洋奉系军阀鼓励汉人移民东北,在短时间内扭转了东北以满人等少数民族为主的人口结构,汉人很快占到了绝对优势。
▲奉系军阀主政东北期间,汉人成为当地主要人口
1917年,俄国接连发生十月革命、内战和外国干涉。中国趁机在1920年收回中东铁路部分路权。考虑到沿线有俄国驻军和俄租界,北洋政府成立了东省特别行政区,逐步接管当地俄国人的军政权力,管辖中东铁路沿线的1000平方公里左右,行政上相当于省级。
1926年,北洋政府又取消了哈尔滨俄租界的自治机构,并将哈尔滨升级为东北唯一的特别市,作为东省特别行政区的治所,这是哈尔滨自清朝开始设立建制以来,第一次脱离吉林。
▲沙俄虽然被推翻了,但中东铁路沿线还有沙俄驻军
1929年国民政府将奉天改为沈阳,奉天省也变成了辽宁省。仅仅两年后,驻东北的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短短一个多月内占领全东北。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妄图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分裂中国、吞并东北的合法性。
▲保留至今的伪满洲国地图
日本对伪满洲国既利用又防备,这种态度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将辽吉黑三个大省划分成多个小省,最多时达到19个。一来可以安排更多数量的日伪官员,二来防止有人掌握太大的军政和经济实力,以免威胁到日本的统治。
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东北人民同仇敌忾,大大加强了民族认同。这些祖籍大多是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的东北人,又因为铁路而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开始形成特有的、一致性很强的东北文化。
▲日本对伪满洲国分而治之,故意化大省为小省
此外,伪满洲国废除了东省特别行政区,其所辖区域并入其他省份,哈尔滨特别市也随之取消,变成伪满洲国的滨江省会。这个滨江省是从原吉林省里分出来的,除了哈尔滨外,还包含原吉林省西北部分的28个县级行政区。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东北的省份减少到9个,滨江省及省会哈尔滨被保留下来。1949年初东北全境解放,人民政府进一步将省份减少到6个,滨江省改名为松江省,哈尔滨仍是省会。
▲东北解放后滨江省改名松江省,1953年撤消
五、重归三省
1953年“一五计划”启动,长春、沈阳、哈尔滨作为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接收了156个苏援项目的相当一部分,并因此被单列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东北地区的行政建制终于调整到位,只保留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松江省并入新的黑龙江省。哈尔滨、长春、沈阳不再是中央直辖市,变成三省的省会。
▲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是一五计划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
吉林省会变成长春市,主要原因是中东铁路经过了长春,又与松花江交汇,再加上清朝、民国、伪满洲国时期打下的工商业基础,使长春成为吉林省的交通和经济中心,从而取代了吉林市。
哈尔滨取代齐齐哈尔成为新的省会,同样是基于这个原因。中东铁路开建以后,哈尔滨是南北-东西两条铁路、松花江/黑龙江水系的枢纽,集中了大量俄国及欧洲各国侨民和资本,以及中国本土工商界,很快成为国际性大商埠,各方面早已超越齐齐哈尔。
▲为俄国人服务的哈尔滨莫斯科商场旧址,现在是黑龙江博物馆
自从清末建省以来,东北地区每隔10-20年就会有一次大规模的省份变更,伪满洲国时最多有19个省,抗战胜利后的国民政府时期有9省,解放时还有6个省,直到1954年才调整为3个省。
哈尔滨的行政关系几经周折,从早期吉林所属的阿勒锦、中东铁路兴建后的俄国人统治、1926年后东省特别行政区的特别市、伪满洲国和国民政府的滨江省会、解放初期的松江省会,1954年由于松江省并入新的黑龙江省,最后又变成了黑龙江省会。
▲哈尔滨标志性建筑圣索菲亚教堂旧照
哈尔滨这座城市,可以说是因中东铁路而兴,最多时曾有16万俄国人,经过俄国人数十年的重点建设,已经变成最具俄国风情的中国城市,被誉为“东方莫斯科”。始建于1907年的标志性建筑圣索菲亚教堂,1996年已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为黑龙江省会后,哈尔滨进一步得到蓬勃发展,目前人口和GDP均已占到了全省的三分之一。在旅游业方面,哈尔滨更是以“冰城”而闻名全国,成为黑龙江省最靓丽的一张名片,每年的冰雪节都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
2024-01-11 01:11:43
2024-01-11 01:09:28
2024-01-11 01:07:13
2024-01-11 01:04:58
2024-01-11 01:02:43
2024-01-11 01:00:28
2024-01-11 00:58:14
2024-01-11 00:55:59
2024-01-11 00:53:44
2024-01-11 00:51:29
2024-01-10 18:08:35
2024-01-10 18:06:20
2024-01-10 18:04:05
2024-01-10 18:01:50
2024-01-10 17:59:35
2024-01-10 17:57:21
2024-01-10 17:55:06
2024-01-10 17:52:51
2024-01-10 17:50:36
2024-01-10 17: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