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个子的30套穿搭, 让你155轻松穿出165身高, 总有一套适合你
2024-07-02 19:25:51
苏轼密州赏雪,诗兴大发,这两首诗感慨万千,流传久远
寒冷的冬天,淫雨霏霏的天气让人又怨又恨,直到落下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人们的心情才觉得舒畅。风花托月、肩落白梅,海棠依旧泛香、紫藤却映照寒窗,让那些爱惜风花雪月的诗人无法停笔。虽然最喜欢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过卢梅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写得真是不赖。下面介绍大文豪苏轼的两首咏雪诗,同样也是很精彩!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之一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北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的北面。宋神宗熙宁七年,37岁的作者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11月到任,正是寒冬季节,这两首诗即作于此时。密州的冬天非常寒冷,北风裹着荒草缠绵不倦,这首诗描写从黄昏到天亮彻夜雪飘的情景。
进入冬季,曾经葱郁的枫林,也仅剩下枯瘦的枝干,顶着刺骨的寒风。偶尔几片滞留的残叶随风飘落,更徒增几分伤感。傍晚时细雨绵绵,半夜里竟然飘起了雪花。诗人夜里被冻醒,听见屋外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更加觉得“衾裯如泼水”。再起身一看,庭院中积雪深深,仿佛“已堆盐”。
颈联是咏雪名句,“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天地间覆盖着白雪,地面的积雪也冻成冰晶。天色放明时,先生借着雪光看见了垂挂在房檐下的冰溜子,这才省悟原来是雨转为雪,所以才有灵感写出这“半夜寒声”。诗人睡意全无,慢慢地等到天亮,扫除积雪后,登上北台,悠闲地观赏雪景。他凭栏远眺,远处一片白茫茫,唯有马耳山尖尖的双峰高峭兀立。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之二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人即兴创作了第一首诗之后,余兴未尽,依然在北台继续观赏雪景。雪后初晴,东方欲晓,一夜的雨雪,不仅白雪皑皑,而且空气清新。诗人的心情也顿时豁然开朗,便独自向更高的地方攀登。天空中,一群乌鸦绕着城墙上下翻飞;地面上,融化的积雪被辗压后粘在车上。远处的原野上屋似玉楼、地如银海,冻得人皮肤起粟,雪光闪耀、令人目眩眼花。
苏轼作为一方的父母官,观景的同时也想到了瑞雪兆丰年。大雪不仅可以灭蝗,麦子也被厚厚的白雪覆盖,来年一定会长势喜人。“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表达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关心,也希望来年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丰收。
不过诗人依然有些感慨,虽然年近不惑,却自称人老,并吟诵唐代诗人刘叉的《冰柱》诗来安慰自己。刘叉的《冰柱》诗奇谲奔放,寄托遥深,为后世所称扬,其中“森然气结一千里,滴沥声沈十万家”,苏轼非常喜欢,细细品味,也只得空自磋叹,壮年多病,有志难酬。
苏轼密州赏雪,诗兴大发,这两首诗感慨万千,流传久远。虽然半夜被冻醒,但雪景怡人,诗人赏雪的兴致高涨,于是下笔有如神助,好一句“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令人赞赏不已!
2024-07-02 19:25:51
2024-07-02 19:23:36
2024-07-02 19:21:21
2024-07-02 19:19:06
2024-07-02 19:16:51
2024-07-02 19:14:37
2024-07-02 19:12:22
2024-07-02 19:10:07
2024-07-01 19:27:19
2024-07-01 19:25:04
2024-07-01 19:22:49
2024-07-01 19:20:34
2024-07-01 19:18:20
2024-07-01 19:16:05
2024-07-01 19:13:50
2024-07-01 19:11:35
2024-07-01 19:09:20
2024-07-01 19:07:05
2024-06-29 21:51:52
2024-06-29 21: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