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单双排模式正式开放,选对英雄一周上钻
2023-12-18 03:34:03
带你一起学习:斜疝,直疝和股疝
股疝是腹腔内容物在腹股沟韧带的后下方通过股环进入股管,再经股管下达卵圆窝而形成的疝,由于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临床多误诊为腹股沟疝。
解剖:股管位于大腿内侧,是一狭长的漏斗形间隙,有上下二口,上口为股环,下口为卵圆窝,其前为腹股沟韧带,后为耻骨梳韧带,内侧为腔隙韧带,外为股静脉。卵圆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端下方,大隐静脉通过此处。
意图示股环处横断面,注意股环与股静脉、股动脉及腹股沟韧带的关系
示意图显示右侧股疝,注意疝囊路径以及与股静脉、股动脉的位置关系
此图由我院张斌医生提供!图为左侧
依据疝囊的位置,股疝分为6种类型:
1.典型股疝(typical femoral hernia);
2.血管前疝(prevascular hernia);
3.外股疝(exfemoral hernia);
4.耻骨梳韧带股疝(femoral hernia of pectineal ligament);
5.耻骨疝(pectineal hernia);
6.血管后疝(retrovascular hernia)
超声表现:
疝囊位置是超声诊断股疝的重要依据。典型股疝的疝囊一般较小,常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的股静脉内侧,其外侧为股静脉;若疝囊较大时,可移位至腹股沟韧带上方或耻骨联合处。
(1)股疝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股静脉内侧,横切时可见其压迫股静脉表现为一个混合回声团块,内部呈斑点状回声,低于脂肪的高回声,膨出时取而代之;
(2)Valsalva动作时,股管的内径会增大,如果股管内有疝内容物,疝囊会增大膨出, 压迫相邻的股静脉而变形;
(3)股疝疝囊的膨出走向与股血管走行方向相同,与股血管伴行;
(4)股疝可能不能扪及疝块,这种情况多见于:Richter’s疝(肠管壁疝)是指不包含肠系膜的部分肠管被嵌顿的疝。属于嵌顿性疝,易绞窄。常见股疝。
男,67岁,左侧腹股沟肿块一年多,拟左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术前常规检查!
超声显示:左侧腹股沟斜疝,右侧腹股沟斜疝+右侧股疝!
下面图片及视频为右侧腹股沟斜疝及股疝:
乏氏动作时斜疝股疝同时出现
00:33
乏氏动作时股疝大小
腹股沟斜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腹外疝,斜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直至进入阴囊的一种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约占腹股沟疝的95%,腹股沟斜疝右侧比左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大约为十五比一。
腹股沟斜疝的病因,主要是腹膜鞘状突未闭或者腹壁强度降低以及腹内压增高。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的包块,以站立或者活动时明显,平卧或手托时肿物可以消失。腹股沟疝可以发生崁顿,如果崁顿内容物为肠管,则可以并发肠梗阻、肠坏死、肠破裂、穿孔等。根据临床典型的症状查体和b超,或者ct等检查,可以明确腹股沟斜疝的诊断
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直接由腹股沟三角向前突出形成的疝,称为腹股沟直疝。好发于年老体弱者,与直疝三角区的肌肉和筋膜发育不全、肌肉萎缩退化以及腹内压力升高等很多因素有关,巨大斜疝使腹股沟管后壁强度明显减弱或缺如也可并发直疝。腹股沟直疝约占腹股沟疝的5%。
示意图教学
01:10
直疝与斜疝区别:
腹股沟疝是腹腔内容物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部位向外膨出。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两种。
腹股沟斜疝是通过有腹股沟内环-腹股沟管-腹股沟外环向外膨出,膨出路径正好是胎儿时期睾丸下降的通路。
腹股沟直疝是通过腹壁筋膜的薄弱点(即所谓的“Hesselbach 三角”)膨出。
超声鉴别从以下三点着手:
确定疝口的位置:实时超声检查时可以通过Valsalva动作准确确定腹腔内容物疝出的具体位置(嵌顿疝除外),此为疝口。疝口位于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即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连线中点)外侧的为斜疝,疝口位于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的为直疝。
确定疝囊与精索的位置关系:与疝囊中部横断疝囊,并同时寻找精索结构。疝囊位于精索前上方的为斜疝,疝囊位于精索后下方的为直疝。(精索横断是常常呈蜂窝状结构,其内可以显示睾丸动脉和精索静脉)。
确定疝囊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于下腹部腹直肌外三分之一背侧可以显示腹壁下动静脉。探头向下寻找腹壁下动脉的走形,并判断它与疝囊的位置关系。腹壁下动脉绕行于疝囊内后侧的为斜疝,腹壁下动脉绕行于疝囊外侧的为直疝。(教科书上讲“斜疝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直疝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这实际上是描述术中将疝囊提起来之后所见。影像学上腹壁下动脉和疝囊实际上是绕行关系。)
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指针:
1、女孩疝,不管多大,一旦发现应立即手术;
2、早产儿、新生儿如出现嵌顿疝,应谨慎手法复位,最好手术治疗;
3、反复嵌顿的斜疝不应拖延,尽早手术;
4、没有发生过嵌顿的或体积较大的斜疝,如已无自愈可能,拖延过久,术后复发的几率高,应积极手术治疗;
5、稳定的斜疝,可以等到1~2岁,如未自愈可采取手术治疗;
6、斜疝合并其他严重畸形或疾病者,原则上2岁以后手术,除非发生上述情况;
7、在患侧斜疝的手术中如发现对侧为隐形疝,虽然未出现过症状,原则上应同时手术;
8、因其他疾病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隐形疝,可与家长沟通,如家长愿意,也可以手术治疗;
9、反复多次手术后复发的斜疝,应积极寻找导致复发的病因,并予以矫正,然后再行斜疝修补术;
10、采用腹腔镜下修补还是开放的手术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建议采用腹腔镜下修补术,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
11、不主张采用疝气带,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风险很大,使用不当导致嵌顿的肠管坏死或同侧睾丸的坏死;
12、儿童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以患侧内环口高位结扎为主,不主张使用补片等材料加强腹壁。
2023-12-18 03:34:03
2023-12-18 03:31:57
2023-12-18 03:29:51
2023-12-18 03:27:45
2023-12-17 18:02:59
2023-12-17 18:00:53
2023-12-17 17:58:48
2023-12-17 17:56:42
2023-12-17 17:54:36
2023-12-17 17:52:30
2023-12-17 17:50:24
2023-12-17 17:48:19
2023-12-17 17:46:13
2023-12-17 17:44:07
2023-12-17 11:58:26
2023-12-17 11:56:20
2023-12-17 11:54:14
2023-12-17 11:52:08
2023-12-17 11:50:02
2023-12-17 11: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