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体适能」幼儿体适能训练方法
2023-12-05 22:09:38
左权之女左太北,陈赓为其入学开“绿灯”,42岁才知父爱深沉
“我从来就不羡慕谁,一向很乖的我,对任何人都没有任何特殊的要求,我一生很单纯,很平和——左太北。”
1939年4月16日,由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夫妇作媒,副参谋长左权和北京姑娘、“延安三美”之一的刘志兰喜结连理。
对于这桩婚事,刘志兰懵懵懂懂,她和左权属于“闪婚”,认识才两个多月就结婚了,互相也不了解。
左权是科班出身,早年就读于孙中山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的讲武学校,毕业于黄埔一期,又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长期身处战争环境, 军人气质相当浓厚。
性格泼辣干练的刘志兰担心自己会和丈夫摩擦不断。
出乎她意料的是,左权其实是个“大暖男”,他对妻子呵护备至,虽然因为繁重的战事二人只能在周末团聚一次,却有着说不完的悄悄话,你侬我侬的深厚情谊也常被其他人“笑话”。
1940年5月27日,刘志兰生下了二人爱情的结晶,当时左权在部队无法抽身,陪在刘志兰身边的是老同学、彭老总的夫人浦安修。
特别喜欢孩子的彭总听说左权的女儿出生了,立刻兴冲冲赶到医院对小女婴嘀咕着什么,仔细一听其实是在评价长相:“这小脸盘、脑门嘛,像志兰,这小眼睛、小嘴巴嘛,像老左……”
刘志兰请彭老总给孩子取个名。
彭老总琢磨了一下,用地名命名看起来很有纪念意义,于是他给小女孩起名太北,因为她出生的地方是太北区。
小太北生下好几天后左权才赶回来,看到女儿的瞬间他父爱爆棚,将女儿抱起来又看又亲,怎么也喜欢不够。
可初为人母的刘志兰却心情烦躁。她突然由学生转变为母亲,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本身她属于事业型的女性,因为要照顾孩子不能及时投身工作,使她觉得小太北影响了自己的进步。
更要命的是,因为母亲奶水不足,小太北常常吃不饱,她为此昼夜啼哭,刘志兰为此苦恼极了。
这种情况下,左权主动承担起“奶爸”的责任,他白天工作繁重,晚上回到家还要安抚情绪不佳的妻子和吱哇乱哭的女儿。
他很快就能熟练地给小婴儿喂水、穿衣服、包尿片,深夜抱着女儿来回踱步哄睡,几乎24小时连轴转。
左太北3个月大的时候,左权正在与彭老总一起精心筹划和部署“百团大战这场震惊全国的大战役。考虑到母女无法跟随指挥机关转战各地,左权决定将娘儿俩送回延安。
临别前,细心的左权为了减轻妻子路途中的负担,特意请当地木匠做了一个小木箱当摇篮,还专门雇了一个挑夫,一头挑着躺着女儿的小木箱,一头挑着母女在路上的日用品,扁担上还晒着女儿的尿片。
他又请来会照相的同志,怀抱着女儿与妻子并肩依偎着照了张全家福,这是一家三口的唯一一张合影,从此,刘志兰再也没与丈夫见过面。
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左权只能通过一封封的书信关怀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女,他几乎每一封信都要谈到女儿。
当时敌人对八路军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左权抽烟很厉害,但有了女儿后他立即戒烟,把全部津贴省下来捎给妻子。作为高级将领,他每个月只有5元钱的津贴,除此之外笔耕不辍的他常常会有一点稿费,这就是全部的收入来源。
只要收到稿费,左权就会托人到集市上买布买毛线,夏天他给女儿捎去凉快的布料,冬天他请老乡为女儿缝制夹袄和棉大衣。
他最怕女儿生病,一旦得知后立刻心急如焚,托人带去自己不舍得吃的牛奶饼干还有甘油和药品等。担心妻子会和女儿产生矛盾,他特意写信叮嘱“不要打她”、“打亦无济于事”。
就在左权殉国前3天,他寄出了最后一封家书,信中也是对妻女满满的爱:“我担心着你和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地恢复身体......她在保育院情况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
1942年5月25日,日军集结近3万兵力,派出经过专门特务训练的“特别挺进杀人队”,化装成八路军,昼伏夜行,在飞机的配合下,长途奔袭八路军总部。
八路军总部被日军重兵合围于山西辽县麻田十字岭,被合围的还有2000多名没有战场经验的非武装人员,突围极其困难。
面对敌机轰炸,漫山遍野混乱不堪的局面,左权考虑到彭总的安全,要他先行突围,自己负责断后。
随即,他命令警卫战士硬把彭老总扶上马。彭勒马回头,深情地望了左权一眼,便飞马下坡,冒着密集的炮火,直冲十字岭。
左权主动承担起断后的任务,亲自指挥着非武装人员突围。就在即将冲过最后一道封锁线时,左权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回头大声命令道:“你们都卧倒,我过去没有事,你们再走!”说完,他躬起身子疾步前进,还没走出十步,几发炮弹呼啸而来,左权的身影随即在山梁上消失。
左权将军牺牲的那天, 左太北还差两天才满两周岁。
后来左太北长大后,彭伯伯对她说过下面这段话:“你父亲是学军事的,他能不知道敌人打炮的一般规律?那次敌人打的第一颗炮弹是试探性的,第二颗炮弹准会跟着来,躲避一下还是来得及的。可你爸爸为什么没有躲避呢?要知道当时十字岭上还集合着无数的同志和马匹,你爸不可能丢下部下,自己先冲出去。他是把生的机会给了同志们,他是死于自己的职守,死于自己的岗位,死于对革命队伍的无限忠诚啊!”
2岁的小太北住在延安保育院,完全不知道自己彻底失去了父亲,她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每次妈妈来探望她的时候总是哭。
幼年便失去父亲是左太北一生的遗憾,但幸运的是,她依然享受到了来自父辈的关爱,那来自于彭德怀和夫人浦安修对她无私的爱,左太北也因此称呼彭伯伯为自己的第二个爸爸。
从小左太北就以中央托儿所为家,从记事起就是吃大锅饭,即便听说父亲在太行山牺牲的事情,因为年纪太小并没有什么感觉,她被彭爸爸和浦妈妈照顾得很好。
每到周末,彭德怀和浦安修就把小太北接回自己的窑洞,彭德怀忙着给她弄温水洗澡,浦安修忙着给她洗衣服、换衣服。
小太北很喜欢哭,有时哭个没完,哄也哄不住,彭老总就使个眼色,大家一起躲到窑洞外面去。过了一会儿,听听没有哭声了,再推门进屋,看见小太北趴在地上睡着了。他心痛地抱起孩子,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失去父爱的左太北在彭伯伯宽阔温暖的胸怀中重新找回了父爱。
懂事以后,左太北逐渐知道了父亲的一切,也知道自己成为烈士的遗孤。
1950年10月,母亲带着她去河北邯郸市参加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举行的父亲移灵典礼,还是小学生的左太北身着一件大人的军装,因为袖口太长所以只能挽起来,又戴了一顶大人的帽子走在母亲的前面,神情凝重地为父亲的灵柩执拂。
1951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毛泽东把八一小学的7名小学生代表请到中南海做客,其中就包括左太北。她手捧着鲜花,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激动得面色绯红。
毛泽东一一询问孩子们的个人情况,轮到左太北时,毛泽东问:“你叫什么名字?”
她怯生生地回答:“叫太北。”
“为什么叫太北?”
“我出生在太行山的北边。”
“哦,你的爸爸是……”
“我爸爸是左权。”
毛泽东“噢”了一声,仔细端详着左太北,随即伸出手来握住了左太北的手,让她坐在自己的身边。沉默片刻,毛泽东详细询问了她离开延安进北京的经历和现在的生活,然后拉着太北的手,在菊香书屋的院子里单独与她照了一张合影。
与毛泽东的合影成为左太北终生难忘的光荣经历。
1957年春天,左太北的母亲刘志兰因为工作关系离开北京迁居包头,当时左太北正在北师大附中读初三,刘志兰打算让左太北住校,彭老总知道后立刻大声说:“住么子校,快让太北搬过来住,这里离她们那个学校还挺近,正好和玉兰做个伴儿嘛!”
玉兰是彭钢,彭老总的侄女,当时也在师大女附中读书,比左太北高一个年级。
彭老总住的永福堂并不宽敞,房间也很紧张,他拉着警卫景希珍在小院子里转了半天,嘴里嘀咕着:“怎么给太北隔出一间房子呢?”
最后,只能把东厢书房硬隔出一间小房子让彭钢搬进去住,彭钢原来住的那一小间房给了左太北。
左太北正值长身体的时候,老是觉得饿,她在学校吃完晚饭后回到家,坐在饭桌边上眼巴巴望着,等老两口一放下筷子,她就迅速把剩菜剩饭呼噜呼噜一扫而光。
每当这个时候,彭伯伯就会快乐地看着左太北,嘴里不停地说:“吃吧,吃吧……你要吃饱,长大个,超过你爸爸……”
彭伯伯虽然性格大大咧咧,但对左太北关怀入微。有时候左太北不吃早饭就去上学了,他会絮絮叨叨批评左太北:“不能饿肚子去上学,不吃早饭对身体有害啊!”
少年时代挨过饿、讨过饭的彭老总对后代是否吃得好有一种本能反应,所以,只要左太北好好吃饭,他就高兴。
彭伯伯办公室里有台黑白电视机,在当时算是相当稀罕的物件,左太北时常想要偷偷溜进去看电视剧,为此想尽各种招数。
彭伯伯每次都会用左权的事迹教育她:“不行!要用功!浪费时间多可惜呀?你爸爸当年是怎么学习的?在太行山打日本鬼子,战斗间隙他还要写军事论文呢!”
只要提起父亲,左太北就会乖乖听话。
高二以后,左太北功课多了,常常半夜还在用功。彭伯伯不放心,经常过来敲窗户:“太北,要睡觉了!”
1959年左太北高中毕业,把哈军工定为报考大学的首选目标。哈军工的院长是陈赓大将,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名字,犹如磁石一样吸引着无数的革命后代。
左太北成绩优异,又是烈士子女,她对报考哈军工信心满满,出人意料的是,她却在政审环节被刷了下来。
原因在于她太实诚了,填写社会关系时把当年和父亲一起南下广州参加大革命的二伯伯写上了,国共分裂后,二伯伯走上了另一条道路,解放后被定成历史反革命分子。左太北只是听说有这么个伯伯,从来都没有见过面。
因为这么个不好的社会关系把自己给刷下来,左太北急得简直要跳河,幸好校长给她出了个主意:直接去找陈赓院长。
当时陈赓刚从北戴河休养回来,正在卧床静养,突然秘书敲门,给他带进来一位不速之客——左太北。
左太北自报家门:“陈伯伯,我是师大女附中的高三毕业生。”“我叫左太北,我的爸爸是左权。”
陈赓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满心欢喜地说:“老左的女儿都高中毕业了,时间过得真快啊!太北啊,我在延安的时候,你还是个小不点儿呢,转眼间长成大姑娘喽。你知道吗?当年在黄埔,我和你爸爸睡上下铺,我还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呢!”
想起牺牲多年的老同学、老战友,陈赓沉浸在回忆中无法自拔。
左太北挑明来意,自己想要上哈军工,可是政审不合格。
陈赓大为惊异:“左权烈士的女儿,还政审不合格?”
左太北告诉陈赓事情的原委,陈赓激动起来:“你是革命烈士的后代,我们军工不要你要谁?就是不招收别人也要招你!你放心吧,一定要你!”
从来都是铁面无私的陈赓大将,为了左太北特意开了一次绿灯。
在哈军工,左太北更是把实诚贯彻到底,哈军工有“两不准”的纪律,即学员在学习期间,不准结婚,不准谈恋爱。左太北严格遵守纪律,绝不谈恋爱,一心扑在学习上,直到毕业也是单身。
要知道,在哈军工的女学员稀有程度和熊猫差不多,左太北又属于才貌双全的佼佼者,最后花落它家实属特例。
1966年初,左太北被分配到七机部二院从事导弹技术专业工作。七机部是北京派性最严重的单位之一,没多久左太北下放到沈阳军区的军垦农场养鸡放鸭。说来也让人心痛,这位毕业了6年的导弹无线电控制专业大学生,没有在最尖端的岗位上贡献力量,反而追在鸭子屁股后头捡了整整3年的鸭蛋。
还好2年后,姗姗来迟的爱情终于走入她的生命中,通过相亲,她认识了清华大学毕业的沙志强。初次见面,沙志强毫不修饰地穿着一条双膝都打着大补丁的旧军裤。按理说这种形象属于看第一眼就被灭灯的类型,可左太北却被他的朴实深深吸引。
二人在那个特殊年代经历了一大段坎坷,沙志强的父亲被人诬陷,导致左太北递交结婚申请时不被批准,说沙志强政治条件不符合机密单位的要求。最后,迫于无奈的左太北想起了总理周伯伯,她给周伯伯写了一封信,陈述了自己面临的困境。
没多久,总理办公室的电话打到七机部,在周伯伯的亲切关怀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1982年,42岁的左太北收到母亲从太原寄来的厚厚的挂号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左权在牺牲前写给妻子的11封信和夫妻二人为朱德生日写的献词稿,以及舅舅刘志麟于1942年7月15日写给刘志兰细述左权牺牲情况的一封信。
这些信件,一下将左太北拉回到40年前的岁月中。父亲对自己和母亲的浓厚亲情让左太北泪如雨下。
左太北一周岁生日时,父亲写到:“差不几天就整整的一年了,太北也就一岁了。这个小宝贝使我真是喜欢她......默念之余只得把眼睛盯到挂在我的书桌旁边的那张你抱着她照的相片上去,看了一阵后也就给我很大的安慰了。”
“知道北北天天的长大起来, 更懂事更活泼, 我很高兴喜欢。”
“小东西还是很怕冷的。 今冬怎样?手脚没有冻坏吧?前寄的小棉衣能穿吗?”
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左太北以高度的热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接待、接济太行山根椐地的群众,并为改变老区的贫困面貌办了不少实事。她的家里整日人来人往,她经常留乡亲们食宿,为此他们夫妇花光了所有的工资。
她是著名革命英烈的后代,但她从未向党和人民提过任何要求,更没有想过要借助父亲的英名来光耀自己。她对物质水平要求极低,家具用了20多年,沙发弹簧失灵,人坐下去就起不来。餐桌餐椅十分破旧,衣服和书没处放,都堆在床上。
她曾经说自己的命不太好, 两岁时父亲牺牲,在彭伯伯家住了两年彭伯伯又落难,但她认为能够做个普通老百姓就很知足了。
2002年,在纪念父亲牺牲60周年、母亲逝世10周年时,经左太北整理辑成的《左权将军家书》问世,为中国现代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献。
了解她的人都说,左太北没给她的父亲丢脸。
2023-12-05 22:09:38
2023-12-05 22:07:32
2023-12-05 22:05:27
2023-12-05 22:03:20
2023-12-05 22:01:14
2023-12-05 21:59:08
2023-12-04 06:21:50
2023-12-04 06:19:44
2023-12-04 06:17:38
2023-12-04 06:15:33
2023-12-04 06:13:27
2023-12-04 06:11:21
2023-12-04 06:09:15
2023-12-04 06:07:09
2023-12-04 06:05:03
2023-12-04 06:02:58
2023-12-04 02:18:22
2023-12-04 02:16:16
2023-12-04 02:14:10
2023-12-04 0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