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在美国哪里 美国最富裕的十大城市
2023-12-19 02:31:49
兵马俑介绍 兵马俑之典型分类介绍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是用泥土、木或铜等做的象人的物件。
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 压胜的神物。俑大多真实地模拟当时的各种人物,因而可以考见当时社会的生活习俗,也是研究各代舆服制度的重要资料。俑还可以反映出各个时代雕塑艺术的水 平。
秦始皇兵马俑以它的“大、多、精、美”征服了现代人。
秦俑大,首先是场面大,3座兵马俑坑布置在近2 万平方米的大地上,直观地再现了秦国军队兵强马壮的宏伟场面,如此巨大而又围绕一个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次是形体高大,陶俑平 均身高1.8米,陶马身高1.7米身长2米,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现比秦俑更为高大的陶俑。
秦俑多,是指数量多,三个坑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马,这在世界雕塑史上可谓独秀一枝 独秀。
秦俑精,是指对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结构,小到头发、眉毛,都精雕细刻、一丝不苟。
秦俑美,是指这些不同的陶俑中间有高大魁梧、气宇不凡的将军,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武官,更有神情各异、生动传神的士兵,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完全是当年秦军将士的真实写照
一 号兵马俑坑T2方二过洞出土,通高1.97米,位于战车后(车为木质,已朽)。在车迹右侧伴出有鼓的遗迹一处,可知是掌握金鼓指挥军队的高级将领。此俑身 穿双重长衣,外披彩色鱼鳞甲,双肩有短小的披膊(即护肩甲),胫部缚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鹖冠。双手交垂于腹前作拄剑状,其附近伴出青铜长剑1 柄。身体强壮,长方面庞,两颊各有一撮浓,面容严肃,气质威武。
二号兵马俑坑T9试掘方出土,位于长方形车阵的左后角,是此车阵的高级将领。通高1.96米,身穿双重长衣,外披鱼鳞甲,下穿长裤,足穿翘尖履,头戴鹖冠。双臂自然下垂,右手半握拳,持物不明。长形脸,一把长须,神态雍容儒雅,好像手握雄兵百万,成败胸有成竹。
出土于一号兵马俑坑T1方三过洞车后,是指挥车上的高级将领。通高1.91米。此俑没穿铠甲,上身穿交领右
衽双重长衣,腰际束带。下身穿长裤,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鹖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呈八字形垂于胸前。上身微向前倾,左手作拄剑状,右手持物不明。身体粗壮结实,大头宽面,容颜憨厚,性格纯朴,似出身于行伍的一位高级军吏。
出土于一号俑坑一乘指挥车后,高1.93米。身穿内外两重长衣,外披鱼鳞甲,前胸甲的下摆呈尖角形,背甲的下摆平齐,长及腰际,双肩无披膊(肩甲)。头戴鹖冠,足穿履。双臂自然下垂,右手缩于袖管内,左手半握拳,持物不明。五官清秀,一把长须,显得足智多谋。
出土于一号俑坑中部一指挥车旁,通高1.97米。身穿彩色鱼鳞甲,甲上的花纹已脱落仅在泥土上留有残迹。戴鹖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飘于胸前。双手交于腹前作拄剑状。络腮胡,容颜开朗,性格豁达。
出土于二号偏坑东北角的T4试掘方内,通高1.95米。身穿双重长衣,外披鱼鳞甲,双肩有短小的披膊,戴鹖冠。双手交垂于腹前作拄剑状,二号俑坑的督兵方阵由跪射俑和立射俑组成。此将军俑位于弩兵方阵的左后角,当为弩兵的指挥官。
中级军吏俑(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十一号兵马俑坑119方十过洞车后武士俑的队列中。通高1.89米。身穿带彩色花边、下摆平齐的彩色鱼鳞甲,足登履,头威双板长冠。左手作握剑柄状, 右手持物不明。此俑出上时身上的彩绘颜色已脱落粘附在泥土上。颜色鲜艳如新,绿色上衣镶着朱红色领缘和袖口,冠为枣红色,下着绿色护腿。黑褐色甲片,朱红 色甲带。甲衣的周边用红、黑、白、黄、绿等色彩绘几何形图案。身材魁梧,长脸,尖下巴,八字小胡,三点水式的乳状须,显得性格慓悍。
下级军吏俑(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119方第十一号过洞内,通高1.88米。身穿交领右衽齐膝长衣,腰束革带,下穿短裤,腿缠裹腿,头戴长冠,是个轻装的下级军吏。兵马俑坑出土的中级和下级军吏俑均戴长冠,二者的区别是中级军吏的冠板上有条纵线分割,成为双板长冠;下级军吏戴单板长冠
中级军吏俑后视(三号俑坑出土)
出上于三号俑坑中部指挥车后,通高1.86米。身穿双重长衣,外衣的两个袖管较短,名曰半袖。甲衣仅有前胸的护甲而无背甲,甲上连有两条背带在背后十字相交,带尾系结于腰际。脑后绾扁髻,戴长冠,左手作按剑状,右手半握拳,持物不明。
中级军吏俑(局部 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T10方七过洞的一乘战车旁。通高1.89米。此俑的甲衣只有前胸甲,而无背甲及披膊。甲衣的周边及背带上有几何形的彩绘纹样,出土时花纹已脱落。体型匀称,方扁面庞,双颊有两片浓,鬓发编成索状隆起于额的两角,是秦俑中较较少见的形象
御手俑(局部 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东端T10方七过洞的一乘战车旁。通高1.88米。身穿铠甲,双肩无披膊,戴长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双臂向前半举,双手作控辔状。身微前倾,目光下视,神情专注地控驭着车马,是个忠于职守的御手。兵马俑坑出土的御手俑头上都戴冠,其地位高于一般士卒。
车右俑(二号俑坑出土)
二号俑坑南侧T1试掘方一过洞出土。高1.82米。同出的还有御手俑和车左俑。三件俑在车上作横一字形排列,中间为御手,两侧的甲士古名之为车左和车右。此 俑居于车的右侧,故名车右俑。身穿长衣,外披铠甲,胫缚护腿,足穿履。绾圆形发髻。左足向左前方跨半步作丁步站立姿势,右臂前曲作持戈、矛等兵器状。左臂下垂,衣袖绾于肘部,曲掌掌心向下作按车状。头微向左侧转作凝神听令状。只要一声令下,即可腾跃登车,驰骋疆场。
这批立射俑均出土于二号兵马俑坑东北角的
弩兵方阵内。其装束和姿态基本相同,都是不穿铠甲的轻装步兵俑,造型准确,形象逼真。其姿态是:左足向左前方斜出半步,双足成丁字形,左腿微弓,右腿后绷; 左臂向左侧半举,右臂曲举于胸前。头和身体微向左侧转,昂首凝视左前方。这种立姿当为持弩发射的预备动作。《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对陈音说),“愿复闻正射之道。陈音对曰:臣闻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右手发,左手不知,此正射持弩之道也。”文献与实物两相对照,基本吻合。从此 俑双手的手掌伸张看,说明手里没有持弩,仅是作持弩的习练动作。其足法、手法、身法都合理合度,非常科学。反映了秦始皇时代的射击技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代所继承。
#20B2AA>骑兵俑(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俑坑T12试掘方内,马身长约2米,通首高1.72米。马背上雕有鞍鞯,头上戴有络头、衔、缰。骑兵俑身高1.80米,立于马前,一手牵拉马缰, 一手作提弓状。骑兵俑的铠甲比步兵和车兵的甲衣短,长度仅及腰际,双肩无护肩甲,这样便于骑马和操持弓弩。上衣为窄袖口,双襟交掩于胸前,长度及膝,这样 抬腿上马比较方便。下身穿长裤,足登短靴,头戴圆形小帽,帽上有带扣结颔下。骑兵俑的服饰是秦人服饰与古之“胡服”交融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之
鞍马(二号俑坑出土)
二号兵马俑坑T12试掘方出土。马身长约2米,通首高1.72米。剪鬃辫尾,两耳前耸,张口作嘶鸣状,马背上雕着两端略微隆起中部下凹的鞍垫。鞍的质地似为 皮革,鞍面为红色,上面缀有八排粉红色的鞍钉。鞍下衬着绿色的鞯,鞍的两侧及前后两端缀有叶形及条带形的彩带作为装饰,鞍上有条类似皮质的扣带盘绕马腹, 把鞍紧紧固着于马背上。鞍后有秋攀于马臀,以防鞍向前滑动。过去认为中国马鞍的出现始于汉。秦俑坑骑兵马的出土证明秦王朝时已有了低桥鞍,只是还没有马 镫。马镫始于西晋时代,到隋唐时代带马镫的高桥鞍出现,骑兵马具的发展才进入成熟阶段。
铠甲武士俑(局部 三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三号俑坑南区的甬道内,是担任警卫任务的卫兵,秦国称为短兵。俑身穿铠甲,脑后绾六股宽辫形的扁髻。右臂前曲,右手作持长兵状,威然挺立,神态英武。 身体的塑造手法比较简洁,无过多的虚饰。面部的雕刻细腻,风格明快。眉毛经过艺术夸张,塑得棱角分明,远看使面目的轮廓更加清晰。面部施粉红色,眼睛绘白 睛黑珠,炯炯有神。此俑是三号俑坑中比较成功的佳作。
青铜剑(一号俑坑出土)
左剑出土于一号俑坑T19方八过洞。通长93.8厘米,身长72.2厘米,最宽处3.2厘米。右剑出土于一号俑T2方一过洞。通长92.8厘米,身长71厘 米,最宽处3.2厘米。两剑的形制相同,剑体长而窄薄,中部起纵脊,近锋处束腰。出土时,首、格、、鞘附件齐全。特别是剑通体光亮,刃锋锐利。经检测,剑 表面经过铬盐氧化处理。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这种先进工艺,堪称冶金史上的奇迹。
青铜铍(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坑T2方三过洞。为长兵器。铍体形似短剑,两侧六面,茎体扁平,后部有孔,用以穿钉固柲。茎与身一次铸成,铍格为附件。铍首长35.45厘米,茎 长11.6厘米,出土时木柲已残。刻有“十五年寺工工”铭文,茎上刻有“十六”等字。“十五年”为秦始皇纪年,“寺工”是中央主造兵器的官署机构。
青铜金钩(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坑东端长廊部分。钩体如弯曲的镰刀,分身、柄两部分,一次铸成。钩身齐头,截面作枣核形,对开两刃。柄系实心的椭圆体,通长71.2厘米,宽2.3~3.3厘米。金钩是春秋时期流行于吴越地区的一种短兵器,称之为“吴钩”,是一种仪卫性的兵器。
青铜矛(一号俑坑出土)
一号坑T10方八过洞出土。为长兵器。通长15.4、叶长10.7、宽3.2厘米。长4.7、口径2.3X2.9厘米。体内中空,只有锋部长1.5厘米的 一段为实心。通体宽扁且直,体的中部起脊,脊两侧各有一道风槽,直刃前聚为锋。椭圆筒形骹,骹之两棱同锋刃对直,两侧有钉孔。制作规整,表面光洁,刃锋锐 利。骹部刻有“寺工”二字。
铜殳(三号俑坑出土)
三号坑共出土铜殳30件。殳是一种锤击武器,本为战车上的五兵之一。到春秋战国时期,弓弩、戟、矛、戈等成为作战的主要兵器,殳只作为一种仪卫的兵器。均为 圆筒形,首呈三角锥状,长约10.5厘米,径2.3~3厘米,深8.9厘米,用以装柄。此殳为一种有棱无刃、安装长柄的仪仗兵器。
2023-12-19 02:31:49
2023-12-18 18:00:32
2023-12-18 17:58:17
2023-12-18 17:56:02
2023-12-18 17:53:47
2023-12-18 17:51:32
2023-12-18 17:49:18
2023-12-18 17:47:03
2023-12-18 17:44:48
2023-12-18 17:42:33
2023-12-18 17:40:18
2023-12-18 10:57:10
2023-12-18 10:54:55
2023-12-18 10:52:40
2023-12-18 10:50:25
2023-12-18 10:48:10
2023-12-18 10:45:56
2023-12-18 10:43:41
2023-12-18 10:41:26
2023-12-18 10: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