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放弃和半途而废(半途而废是什么生肖)
2023-10-25 20:41:30
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多少月壤(嫦娥五号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业内人士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有多大,航天舞台就有多大!”,嫦娥5号与阿波罗号带回的月壤样品重量差了不少,这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两国在航天火箭方面的现实差距。
根据咱们官方发布的消息,嫦娥5号奔月共计带回了1731克月壤,而50年前的阿波罗号登月6次共计带回来了382公斤月壤.
最多的一次是1972年阿波罗17号飞船带回了110.5公斤的月壤,最少的一次是阿波罗11号也就是第一次登月的时候带回的21.6公斤,无论哪次都远超过了咱们的嫦娥5号。
那么,为什么阿波罗能带回这么多月壤呢?嫦娥5号为什么不多带些月壤回来呢?这篇文章,站长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在去年12月份,嫦娥5号历经大约19小时的月面工作,探测器顺利完成了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探测器着陆后经过测重显示为1731克。
那么,国家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经费去采不到两公斤的“土”回家呢?它难道能种菜不成?
答案显然不是为了种菜。
相反,月壤不含有任何的有机养分,而且非常干燥,无论是是种菜还是种粮食都不行。
但是,月壤虽然不能种菜,但科学家发现,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的保护,长期的太阳风给月球注入了大量的氦-3,这种广泛分布在月球土壤内的元素在地球上可是非常昂贵的,它是被誉为未来终极能源——热核聚变发电的清洁燃料。
根据科学家计算,大约100吨的氦-3供应的核聚变发电量就能抵得上全世界一年的消耗。
那么,这种资源在地球上有多少呢?
很遗憾,地球由于有大气层的存在,使得太阳风都被挡在了外面,所以地球上存在的氦-3资源仅仅只有不到500公斤,而月球由于磁场较弱以及没有大气层,使得其土壤中形成了大约500万吨左右的氦-3。
所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哪个国家能抢先把这种资源开采至地球,那么这个国家很可能掌握未来世界的能源供应。
此外,除了未来价值之外,对天文物理学家和行星科学的研究者来说,嫦娥五号采集到的样本,对研究月球的演化极其重要,毕竟人类距离上一次成功采集月壤,已经过去了40多年。
而且,这次采集的样本范围和上次并不重合,嫦娥5好的采样点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中心的位置,这里,尚无人类或探测器到访,可以填补科学家对月球火山活动理解上的一个重要空白。
此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阿波罗”登月时期的取样技术较为落后,采样深度也较浅,而嫦娥5号则是采用钻探技术,取到的是完整的岩芯,研究显然更大。
上面说了这么多,我们能直观的感受到:月壤确实非常重要,肯定是越多越好,很多网友说“2公斤月壤已经够用了,多了也没必要”的言论显然站不住脚。
那么,为什么嫦娥5号不多带些回来呢?答案也非常残酷,嫦娥5号暂时还没这个能力,准确的说是长征5号运载火箭没有这个能力。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裴照宇解释说:“月壤采集量的多少会影响到容器的大小,进而影响到整个探测器的体积、重量,以及推进剂的需求,以2千克的采样量作为初始值来设计探测器,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总重量达到8.2吨。
如果增加样品量,探测器很多指标都会增长,8.2吨很可能不够,最后会超过火箭的运载能力,2千克的数量不算少,工程上可实现,目前的设计是平衡后的结果。
正所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有多大,航天舞台就有多大!”,阿波罗号能带110公斤的月壤以及宇航员返回地球,靠的就是强大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这可是目前人类创造的地表最强火箭了,它的创造者正是美国动用了国家力量抢来的火箭专家,被誉为现代航天之父的——冯·布劳恩。
与嫦娥5号所用的运载火箭长征5号相比,土星5号的众多指标是非常惊人的。
比如,土星5号的总重量约为2970吨,最大直径10.1米,高度110.6米,近地轨道运力140吨,地月转移轨道极限运力48.6吨,所以,土星5号可以将近50吨的探测器运载至月球并返回。
而与此相比,中国现役最强火箭长征5号的总重量约为867吨,最大直径5米,高度57米,近地轨道运力25吨,地月转移轨道运力8吨,受到地月转移轨道运力的限制,嫦娥5号能把近8.2吨的探测器及设备运回地球已经实属不易。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还有很多人质疑土星5号甚至是美国登月事件的真实性,站长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美国载人登月确实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孙家栋、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接受采访时都曾明确表示,中国探月工程的一些发现已经证实了美国曾经登月的真实性:
文章最后要说明的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五六十年代,美国和前苏联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虽然在今天看起来匪夷所思,但在那个不计成本、争分夺秒争第一的特殊年代里,土星5号这种“科技怪物”确实有存在的必然性,只是,在讲究实用性、性价比的今天,人类很难再有机会去追求当年那个状态了。
此外,与美国航天相比,中国航天的路确实还有很长,很长......
而且站长始终相信,我们只有正视差距,才能迎头赶上。
2023-10-25 20:41:30
2023-10-25 20:39:14
2023-10-25 20:36:59
2023-10-25 20:34:44
2023-10-25 20:32:29
2023-10-25 15:13:51
2023-10-25 15:11:35
2023-10-25 15:09:20
2023-10-25 15:07:05
2023-10-25 15:04:50
2023-10-25 15:02:34
2023-10-25 15:00:19
2023-10-25 14:58:04
2023-10-25 14:55:49
2023-10-25 14:53:34
2023-10-25 09:46:19
2023-10-25 09:44:04
2023-10-25 09:41:49
2023-10-25 09:39:34
2023-10-25 09: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