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花园里生长的10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2025-01-18 02:49:42
梁思成与林徽因,才子佳人与中国古建筑
提到林徽因,人们最先想到的,或许是才貌双全的民国奇女子,荡气回肠的情感经历,“人间四月天”般的清新诗文。
而说起梁思成,人们或许会说,他是晚清名士梁启超的儿子,才女林徽因的丈夫,学贯中西的建筑学家。
或许是他们的“罗曼史”过于传奇动人,至今围绕梁思成、林徽因之间的,总不离爱恨纠葛、文艺创作等风花雪月的话题。
实际上,他们二人生命真正的闪光点,是为中国传统建筑事业鞠躬尽瘁的奉献,以及不惧强权、用生命捍卫祖国传统建筑的胆识。而这些悲壮的往事,很少被人提及。
在那个文化一脉相承、大师层出不穷的年代,梁思成与林徽因皆系名门之后,生命从一开始便注定了不寻常。1901年,梁思成生于日本东京,正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海外的第三年。年幼时,他在父亲的督促下,攻读《左传》《史记》等典籍,积淀了深厚的国学底蕴。1912年辛亥革命后,梁家前往北京,梁思成便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校”,成为学业优秀并擅长美术与音乐的青年才俊。
而林徽因则于1904年生于江南杭州的仕宦人家,父辈都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父亲林长民是民国政治家,曾撰文引爆“五四运动”;叔父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徽因幼时受教于姑母,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少女时代,她随全家辗转迁往北京,入读培华女子中学;期间还随父赴伦敦游历,对建筑业萌生兴趣。
1922年,18岁的林徽因与21岁的梁思成相识,双方父母有意促成一段珠联璧合的良缘,二人也因为对建筑的共同爱好迅速成为至交。两年后,梁、林双双越洋,赴美留学,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因宾大的建筑系只招收男生,林徽因只好改学美术,选修建筑的主要课程,与修习建筑系的未婚夫梁思成,在大学校园度过一段单纯而勤奋的时光。
在宾大,梁思成得到西方古典建筑学的真传,打下坚实的基本功。同时他也意识到,中国古代建筑蕴含着更为深厚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亟待他们去挖掘。1927年,这对年轻的未婚夫妇学有所成,林徽因取得宾大美术学院的学士学位,梁思成更是获得建筑系的学士与硕士学位。1928年,两人终成眷属,周游欧洲各地,展开一场建筑文化之旅。
同年9月,夫妻俩返国,入东北大学执教,梁思成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学系,任建筑系主任;林徽因在系里教授《雕饰史》与专业英语。据说他们在授课之余,还负责东北大学主楼、吉林西站等重要建筑的设计,这些融合中西特色的建筑堪称杰作。
遗憾的是,“九一八”事件的爆发令东大建筑系仅存一届便“夭折”。但在二人与其他教师的努力下,依然培养出一批建筑学者。1931年,两人迁回北京,在城东总布胡同3号安家,很快成为中国营造学社的重要成员,共同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付出巨大心血。
1932年,梁思成在学社接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主持故宫文渊阁的修复,之后他和林徽因致力于传统建筑文献《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营造法式》研究。由于宋代《营造法式》“这部漂亮精美的巨著,竟如天书一样,无法看得懂”,梁思成便从清代建筑开始,以故宫为教材,拜老木匠为师,着手另一部典籍的研究。1932年,他完成《清式营造则例》的手稿,为中国留下第一部阐释古代建筑构造做法的学术专著。
那时候,清朝以前的建筑学文献犹如凤毛麟角,《营造法式》几乎是唯一可考的材料,梁思成为追溯中国建筑史的脉络,决定和妻子及学社同人走访全国各地,寻找年代更为久远的古建筑。1933年4月,梁思成赴天津蓟县考察独乐寺,开启中国建筑史上的科学考察之旅。从此,他和林徽因等人耗时十余载,踏遍中国15省、200多个县,测绘、拍摄2000多件从唐宋至明清各代的古建筑,都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937年7月7日,梁思成夫妇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佛光寺。他们还没来得及品尝考察发现的喜悦,就被“七七事变”打乱所有行程。抗战期间,梁、林被迫举家南迁,流落长沙、武汉、昆明等地,于1940年迁至四川李庄。
早在离开东北时,林徽因的身体就落下呼吸系统的病根,然而她从不顾惜自身,坚持随丈夫奔赴各地考察,并从事文学创作。战时颠沛流离的生活,令她肺病复发,成为当时的不治之症。为了与受难的中国在一起,她拒绝了赴美救治的机会,从此长期卧病在床。
在战争、贫苦、疾病的多重压力下,夫妻俩仍然甘冒生命危险,坚持古建筑研究。在完成川康地区的调查后,梁思成决定撰写《中国建筑史》。病榻上的林徽因帮他通读《二十四史》中的建筑资料,梁思成则伏案疾书。在简陋的村舍里,他们以惊人的毅力拼命工作着。后来,这部书于1944年完成,梁思成也实现了“《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的夙愿。
1944年,在抗战胜利前夕,盟军计划轰炸日本。梁思成亲自去拜访美军指挥官,说:“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但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奈良和京都存有大量唐代风格的古建筑,一旦炸毁便无法补救,因而他请求军队避开两地,并在地图上标绘出相应区域。这样,日本古都终免一难,梁思成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所作的贡献也为后人传颂。
国难当头时,梁思成夫妇不离不弃,誓与祖国共存亡;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上,更表现出可贵的广博胸怀。1945年战争结束后,梁思成一家再次回到北京,梁思成担任清华大学营建学系的主任,林徽因任教授,双双致力于教育工作。然而到了1948年,北京城中古建筑的存亡成为夫妻俩日夜悬心的大事。
对梁思成和林徽因来说,古建筑是心中瑰宝。在各地考察时,他们每发现一处古建筑,便给当地写书面报告,陈述其价值与保护措施。轰炸日本前夕,梁思成能够不计国仇,竭力保下古都。他们更认为,北京城是一项人类杰作,大到宫苑城墙,小到牌楼牌坊,无不凝结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因而,他们愿用毕生心血去守候。
短暂的民国初年,犹如浪漫与悲壮交织的复调乐章,总是带给今人无限追忆,梁思成、林徽因,是时代的宠儿,他们的贡献足以万古垂青。
2025-01-18 02:49:42
2025-01-18 02:47:28
2025-01-18 02:45:12
2025-01-18 02:42:58
2025-01-18 02:40:43
2025-01-18 02:38:28
2025-01-18 02:36:13
2025-01-18 02:33:58
2025-01-18 02:31:43
2025-01-17 06:38:53
2025-01-17 06:36:38
2025-01-17 06:34:23
2025-01-17 06:32:08
2025-01-17 06:29:53
2025-01-17 06:27:38
2025-01-17 06:25:23
2025-01-17 06:23:08
2025-01-17 06:20:54
2025-01-17 06:18:39
2025-01-09 1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