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义”是什么?存在什么样的危害?与极权主义有什么关联?
2025-01-17 06:36:38
曾克林出关,与苏军语言不通,政委卷袖亮出臂上的斧头镰刀符号
作者:桅杆
东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物质资源。1945年4月,抗战尚未结束,主席就说:东北四省(包括热河)是很重要的,即便我们把关内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有了东北,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正因如此,抗战一胜利,敌我即开始抢占东北。有这样一位将军,第一个率部出关,在我军抢占东北的行动中立下了头功,1955年授衔少将。今天就来说一说曾克林将军率军出关。
曾克林将军
(一)冀热辽军区部队率先进军东北
1945年8月9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第三天即8月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出7道命令。其中第2道命令,大意是说,为了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命令原东北军的吕正操部、张学思部、万毅部和冀热辽军区李运昌所部,即日向东北进发。当时,吕正操、张学思、万毅分别在延安、平西和山东,离东北最近的是冀热辽军区部队。
冀热辽军区地跨河北、热河、辽宁三省,是我军一脚伸到东北境内的根据地,当然也是离东北最近的根据地。接到命令后,冀热辽军区在丰润县大旺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东进工委和冀热辽挺进军前方指挥所,由李运昌任书记兼司令员,抽调8个团等部约1.3万余人及2500多名地方干部,分东、中、西3路迅速进军东北。其中,东路由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和副政委唐凯率领,组成挺进东北先遣纵队,曾克林和唐凯分别担任司令员和政委。
(二)中苏军队在前所会师
经过一番准备,曾克林和唐凯率16军分区所属12、18团及朝族支队、卢抚昌支队共4700多人,8月29日出发进军东北。当时虽然日本宣布投降已经半个月,但驻山海关的日军拒绝向八路军投降,只愿意向蒋军投降。所以,曾克林率部于夜间从长城九门口悄悄出关。这是我军抢占东北出关的第一支部队。实际上,出关对16分区部队一点也并不陌生。在抗战期间,他们的作战区域就跨越长城内外,出关、进关都是平常事。但这一次与以往历次出关完全不一样。当时谁也没有想到,部队再次进关时,已是3年多以后,而且是百万雄师。
苏军进军中国东北
30日上午9时左右,部队到达山海关以北的前所车站,遇到苏军外贝加尔方面军第17集团军一支70多人的战斗分队,与苏军在东北胜利会师。这也是我军与苏军的第一次接触。苏军由一位上校率领,在得知曾克林率领的是延安派来协助苏军作战的部队后,双方都非常高兴,亲切握手拥抱。
(三)中苏军队联合攻打山海关
这支苏军让八路军见识了什么叫机械化部队:仅一个70多人的作战分队,就乘坐6汽车,并拖着4门大炮。而16分区的主力团才有1门82迫击炮。见此情景,曾克林立即建议双方联合攻打山海关。经报各自上级批准后,中苏两军当即进至山海关下,给关城里的日本发出最后通牒。但日军以山海关不属苏军受降范围为由,拒不投降。
进入东北的八路军
当天下午5时,中苏军队在4门火炮的掩护下,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攻占山海关,毙俘日军250多人、伪军1500多人,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当时山海关的日军也无心恋战,大部逃往秦皇岛。这一仗虽不大,却意义非凡,为后续部队进军东北打开了通道。同时,这也是至今为止,中苏(俄)两国陆军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联合作战。后来在抗美援朝期间,两国空军曾有过联合作战。这是题外话了。
(四)迅速接管大片领土
打下山海关后,曾克林率部沿北宁线一路向东。9月3日,部队进入锦州,与城内苏军会师,并留下18团驻防锦州。9月4日8时许,曾克林在一名苏军上校的陪同下,率主力乘火车抵达沈阳。由于事先没有联络好,一支近4000人的队伍突然抵达,驻沈阳苏军非常紧张,加之苏军驻沈阳卫戍司令卡夫通少将是个“二杆子”,立即包围火车、架起机枪,气氛非常紧张。
对此,曾克林两次去苏军卫戍司令部交涉。由于语言不通,交流非常困难,唐凯甚至卷起袖子,将红军时期纹在手臂上的斧头镰刀符号给苏军看。直到下午5时,苏军才消除误会,同意曾克林率部进沈阳城。在此期间,由于吃喝拉撒都不让下车,时间长达9个小时,导致很多干部战士对苏军的印象极差。
中苏军队会面
客观地说,苏军在大的原则上还是配合的。9月7日,根据驻沈阳苏军最高长官、外贝加尔方面军第6坦克集团军司令克拉夫钦科的建议,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沈阳卫戍司令部,曾克林和唐凯分别担任司令和政委。
有了这一身份,曾克林随即命令部队兵分5路,一路开赴辽阳、鞍山、营口,一路开赴本溪、安东,一路开赴抚顺、清原、梅河口,一路开赴铁岭、开原、四平,一路开赴郑家屯地区。不到10天时间,部队顺利完成了对上述地区的接管。
(五)到延安报告东北情况
9月14日,曾克林陪同苏军代表别卢洛索夫上校,携带苏军驻东北最高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写给主席的信函,乘坐苏军飞机抵达延安。当天下午,延安决策层专门听取了曾克林关于东北社会、进军东北过程、部队发展、城市接管、军事物资等情况的详细汇报。
曾克林(左三),罗荣桓(右二),肖华(左一)
根据曾克林的汇报,延安连夜研究,作出了大举进军东北的决策,决定向东北派出大批军队和干部。会上决定成立东北局,由彭真任书记。同时决定,彭真、陈云、伍修权等乘坐苏军飞机,与曾克林等一同赶往东北。至此,延安“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正式形成。
(六)部队快速“膨胀”
最初一段时间,苏军对我军还是比较友好的。日本投降后,东北失业工人和散兵游勇非常多,扩兵非常容易。当时,沈阳有很多日军留下的军需仓库。曾克林担任沈阳卫戍司令后,苏军让曾克林部负责这些仓库的警戒和保护。所以,曾克林所率出关部队及新扩编部队,并不愁没武器。
曾克林部进入东北后,可以说是“吹气球”式地扩大:不到半个月时间就由4000多人发展到2万多人。曾克林率先遣纵队出发后,李运昌率冀热辽挺进军随后也进军东北。到当年11月底,冀热辽挺进军“膨胀”到10万多人,其中曾克林部就有7万多人。
客观地说,在我军抢占东北方面,曾克林及16军分区部队有四大功绩:
一是攻克山海关,为后续部队进军东北打开了通道;
二是顺利完成了战略侦察任务,为延安决策抢占东北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是在短时间内接管了东北大片领土,为我军争夺东北抢占了先机;
四是把握了时机,使我军在东北得到快速发展。
可以说,曾克林作为挺进东北先遣纵队主要指挥员,在抢占东北上立下了头功。在此过程中,也体现了曾克林敏锐的判断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但由于东北当时的混乱情况以及“三国四方”的博弈,曾克林部队的快速“膨胀”,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此事后文将会说到。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2025-01-17 06:36:38
2025-01-17 06:34:23
2025-01-17 06:32:08
2025-01-17 06:29:53
2025-01-17 06:27:38
2025-01-17 06:25:23
2025-01-17 06:23:08
2025-01-17 06:20:54
2025-01-17 06:18:39
2025-01-09 19:40:42
2025-01-09 19:38:28
2025-01-09 19:36:13
2025-01-09 19:33:58
2025-01-09 19:31:43
2025-01-09 19:29:29
2025-01-09 19:27:14
2025-01-09 19:24:59
2025-01-09 19:22:44
2025-01-09 19:20:29
2025-01-09 14: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