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多的四字词语有哪些(描写人多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
2024-01-28 18:27:40
全国一共多少个省(全国一共多少个省和自治区直辖市)
大家好,近期很多朋友对于
全国一共多少个省
产不是很理解。然后还有一些网友想弄清楚全国一共多少个省和自治区直辖市,(www)已经为你找到了相关问题的答案,接下来和我们一起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大家所熟知的“省市县乡村”行政区划是经历了两千多年漫长的发展过程才最终成型的,常常有朋友问起历史上存在过的郡、州、道、府、路、省这些名称到底有什么区别?是怎么发展出来的?接下来就带大家简单梳理一下中国历代王朝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看过之后一定茅塞顿开。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外出巡视抵达左邑县桐乡,恰在此时听说南越已经被平定,顿时大喜过望,于是当地的县名改为闻喜,今日山西省闻喜县就是由此得名,接着抵达汲县新中乡时,又听说叛军首领吕嘉被俘,于是当即决定设立一个新县命名为获嘉,即今日河南省获嘉县的由来。
西汉时期的并州、朔方刺史部
两县的历史已经超过二千一百年,但这还不是最早的县。“县”是在战国末年才出现的,据统计,秦朝时期县的数量已达数百,甚至有可能上千。这些县中有一部分的名称已经两千多年没有变化过,可以说是相当稳定了,有些县的管辖范围也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秦朝时期的山东北部诸郡
从另一方面来看,县的数量也很稳定。西汉末年,全国共有一千五百多个县。时至今日,中国也不过二千八百多个县级行政区,可是如今的国土面积已远远超过汉朝,人口更是超过汉朝二十多倍。
那么县级单位为何相对稳定呢?这是因为县在行政区划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直接管理基层的,也就是最小的管理单元,因此县的大小,或者说县的管辖范围,必须要与其管理能力相配套。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县的基本职能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在古代,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都相对比较落后,能有效管理的区域十分有限,管辖范围如果太大就无法进行有效控制。
西汉时期的兖州、豫州、青州、徐州刺史部
随着人口增长、税收增多,行政事务也会随之增多,因此必须设立新的县,或将原有的县分开。相反,当人口减少、税收减少时,考虑到行政管理费用的增加,有些县就会被合并或撤销。所以县的数量,县的管辖范围,都保持了相对稳定。同时,“县”这个行政单位的名称也从未改变,只在某些特定区域或少数民族聚居地才使用不同的名称。
那么最初为何要设立县呢?在分封制度中,不管多大的国家都是由国君直接进行统治,不需要划分行政级别。普通诸侯的势力也不会太大,因为大诸侯会将自己的国土分给小诸侯,而小诸侯则会分给自己的家臣。下一级对上一级没有任何义务,只需要按照诸侯、国君、天子的顺序逐级缴纳贡赋即可,有时除了物资外还需提供一定的劳役和兵役。更高级的诸侯和国君是不会直接管理下级诸侯和家臣的具体事务的,也就不存在划分行政区的需求。
战国七雄图
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和封建宗法制度再也无法约束诸侯,诸侯们互相吞并,大诸侯不断地消灭小诸侯,强国不断地吞并小国。被吞并的小国国土就是大国的了,也不会再进行分封,所以需要直接派人管理。
这些区域通常位于原先国土的边界,因此也叫“悬地”,意思是悬在中央地带边缘的地方。“县”就是由此而来,也就有了“县者,悬也”之说。国君为了治理“悬地”,特意派专人前往,于是就有了“县”。县是逐渐增多的,如果有不止一个县,那么就必须在“县”之前加一个名称来区分,于是就有了县名,例如闻喜县、获嘉县。县是封建宗法制度瓦解后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行政区划。
秦朝时期的关中诸郡
县的数量越来越多,都是由国君直接管辖,但很多情况下是鞭长莫及。战国末年,秦国开始大肆掠夺其他国家的土地,灭掉一个国家,新建立的县就超过百个,不可能都由国君直接管理,于是就有了一个更高级别的行政区划,那就是郡。后来基本形成了基层设县、县上设郡的行政制度。但是,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国家只设立了县,有些国家甚至连县都还没有普及。
秦朝统一图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之后,“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也就是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分别管辖各自辖区内众多的县。后来又不断地进行调整,一些郡以前管辖的范围过大,而一些地区以前并没有设郡,经过新设、扩充、整顿之后,秦朝大约总共有五十个郡。
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使疆域不断扩张,郡县数目不断增多。比如在辽东、朝鲜设立了四郡,在河西走廊设立了四郡,在越南设立了三郡。有的郡管辖范围过大,需要分成两郡或三郡,后来总共扩充到一百多个郡。朝廷管辖着超过上百个郡以及上千个县。敦煌郡已经延伸到现在的甘肃敦煌,日南郡已经延伸到现在的越南中部。朝廷对这一百多个郡的直接管辖,常常是鞭长莫及,顾此而失彼。
西汉时期的交趾刺史部
于是,在汉武帝时期建立了监察区制度。除京城附近的直辖郡县外,朝廷将其余地区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也就是刺史部,分别安排一名刺史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豪强,这就是“十三州刺史部”制度。久而久之,原本的监察官就变成了更高级别的地方官员。
唐朝十道图
最初,刺史们没有固定的治所,但到了后来都逐步具备了。起初,刺史只有向皇帝直接汇报的权利,后来各郡的文件都要先交给他们再转达给皇帝,监察区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并逐步演变为郡的更高一级行政单位。到了东汉末年,开始实行新的管理制度,改刺史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自此开始中国行政体制由“中央—郡—县”三级,变成了“中央—州—郡—县”四级。
北宋时期的京东东路、京东西路
唐朝和宋朝都有一个类似于“州”的机构,其职能介于监察与行政之间。唐朝以“道”为名,以监察为主,全国共分十余道。宋朝以“路”为名,以行政为主,全国共分二十余路。下属郡的名称被改称为“州”,一些有特别意义的州被改称为“府”。但“县”的名称却从未改变,从而构成了“道、路—州、府—县”的形式。
到了金朝末年,由于国内事务大幅增加,再加上蒙古人的入侵,朝廷觉得光靠一名官员是难以处理所有问题的,所以一般都是派出一批官员共同去处理,不同官员各自负责不同的事务,相当于派出了一个工作组。
元朝时期的河南江北行省
当蒙古人南下灭亡金朝的时候,他们意识到这种体制是最符合他们需求的。蒙古的重要机构和大本营都在蒙古高原,而且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大,已经不是中书省可以直接管理控制的了,如果只派一个人去那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中书省就派出一队人到地方上,设立了“行中书省”,负责一片广大区域内的行政管理。例如,阿力麻里行省就设立在今日的新疆。自元朝建立以来,设立了包括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云南行省在内的十多个行省,构成了“行省—州—府—县”的形式。
明朝仍沿用行省体制,仅是改名为承宣布政使司,但在民间和非正式场合仍称行省。除了北直隶(京师)和南直隶(南京)这“两京”以外,划分为十三个布政使司。清朝和民国时期继续实行行省制,清朝统一改称为省。
明朝时期的南直隶
到了清朝,由于人口增长,税收和行政事务都变得更加繁杂,有的省由于管辖范围过大,所以一分为二。例如,江南省(明朝南直隶)划分为江苏和安徽,湖广划分为湖南和湖北,陕西则划分为陕西和甘肃,构成了今日中国省份的基本格局。在满族的发源地东北及各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将军辖区,等同于省级行政区,例如东北设立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新疆设立伊犁将军辖区,外蒙古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西藏和青海是由朝廷派遣官员管理,而内蒙古六盟则由朝廷理藩院管理,基本的行政体制仍然是“省—府—县”的形式。
清朝时期的内蒙古六盟
发达地区的县虽然管辖范围不大,但在户口、赋税、管理等方面都远超普通地区的县。明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在一座城市内设立两个县治的情况,清朝将发达地区的县进行拆分,江南大多数县都被一分为二,例如常熟县分出昭文县,武进县分出阳湖县等。
民国沿袭清朝制度,历经废府置市等一系列改革,终于形成今日行政区划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对行政区划的现代化探索,最终形成了“省、地、县、乡”四级行政区划体系,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科学管理和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行政依托。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图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行政区划也不断发生变化。自秦统一六国后,历朝历代均沿用郡县制度,元朝新创行省制度并在明清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今日行政区划打下了坚实基础。虽然在各个时期,行政区划的等级、名称都有所调整,但基本框架及本质并没有改变,一直延续到今天,体现了中国人高超的政治智慧。不管历史怎样发展,中国人始终是一个团结的整体。
经过梳理,大家是否对我国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其中有很多细节没有展开详细叙述,欢迎大家共同探讨与补充。
2024-01-28 18:27:40
2024-01-28 18:25:33
2024-01-28 03:39:46
2024-01-28 03:37:40
2024-01-28 03:35:34
2024-01-28 03:33:28
2024-01-28 03:31:22
2024-01-28 03:29:16
2024-01-28 03:27:10
2024-01-28 03:25:04
2024-01-28 03:22:58
2024-01-28 03:20:52
2024-01-27 11:42:51
2024-01-27 11:40:45
2024-01-27 11:38:39
2024-01-27 11:36:33
2024-01-27 11:34:27
2024-01-27 11:32:21
2024-01-27 11:30:15
2024-01-27 1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