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的电影有哪些推荐(推荐10部高分搞笑电影推荐,让你在努力工作之余也能笑
2023-12-02 13:46:08
我能为绿色环保做什么 普通人能为环境保护做的 12 件小事
为什么大家都会在夏天谈论保护环境?
因为实在是太热了。
四川、重庆、湖南、江西、浙江人都要热死了。欧洲人也要热死了。英国伦敦刚以 40 多摄氏度达到历史最高温,西班牙维塞尔已经接近 48 度的欧洲纪录。单在葡萄牙,连续两周的高温就导致 1063 人死亡。
世界气候归因组织发表研究称,人为因素让高温天气的发生率至少翻了十倍。生命死去,物种灭绝,都不再是大新闻。一种人类的结局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所有人都知道环境保护很重要,但又常常(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对利益的短视,对认知和行动的懈怠,对大于自身尺度之事的不理解……)忘记它。
让我们换一种角度来思考这一摊麻烦事:放轻松,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不需要一口气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做你能够做的。
今天我们为所有人准备了
「普通人能为环境保护做的 12 件小事」
。如果你为环境变化感到焦虑,你可以在力所能及之处践行一种可持续的生活;如果你不准备把保护环境作为优先考虑,你也可以在这个清单里挑选一两件事尝试,因为对环境更友好的生活方式,也会对你更友好——更健康,更省钱,更节制,更有责任感。
01
不要浪费食物!
今天,大约三分之一的食物最终会变成垃圾。
这意味着,一部分森林和湿地白白变成了农田,一部分水域和土地上白白失去了生物多样性,一部分海洋生物白白遭受了化肥的污染。而且,食物在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也会排放温室气体,让地球变热。最后,当浪费的食物会在垃圾填埋场里腐烂,所产生的甲烷是第一强劲的温室气体。
电影《北方小镇奇谈》
世界银行 2020 年发布的报告《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因地制宜解决全球性问题》说,农业是第四大温室气体排放产业,占总排放的 24%。如果杜绝食物浪费,将会减少 8% 的温室气体排放,19% 的化肥使用,21% 的淡水资源,18% 的农业用地,和 21% 的垃圾填埋空间。
在今天上线的
「螺丝在拧紧」
播客节目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吕植
老师就将“不要浪费食物”首先列为普通人能为环境带来的改变。“如果我们意识到,我们浪费这些食物对我们自己也没好处,还多花了钱,实际上是以别的生命失去家园为代价的,我们是不是还要这么做?”
「螺丝在拧紧」今日放送
对谈生命科学教授吕植
“不要只说爱自然,
要问你可以为它做什么”
扫码直接收听
02
少吃肉,多吃菜
很多人以为环境素食主义者只是不想让牛羊放太多屁。一头牛能放多少屁呢?
其实,牛羊这些反刍动物会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不断打嗝,打的高甲烷嗝比放的高甲烷屁要多得多。甲烷也从它们的粪便中产生。同样重要的是,畜牧牛羊的能效很低。生产同样蛋白质含量的牛肉和大豆,前者比后者多需要约 20 倍的土地,多排放约 20 倍的温室气体。畜牧业还是人类砍伐森林的第一大动力。
当然,保护环境不意味着你要一下子成为素食主义者。每个人有自己的饮食需求;我们也还不在一个对素食者方便友好的消费系统里。但是你可以小小调整一下自己的饮食结构,比如把牛羊肉换成鸡肉和猪肉,或者干脆多吃点好养活的农作物。这在个人的层面上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在大基数上却可以减少红肉的消费,或者推动塑造一个更环境友好的产业形态。
电影《小森林 夏秋篇》
03
买新鲜的、当季的、本地的产品
因为:
新鲜 = 减少保存耗能
(冰箱很费电的!)
当季 = 减少生产耗能
(温室栽种反季农作物也费电或燃料)
本地 = 减少运输耗能
(运输成本不仅是钱,还是排放)
根据 Our World in Data 的统计,全球位列前四的温室气体排放产业分别是:电力和供暖、交通运输、制造和建筑业、农业。从 1990 年到 2020 年,四个产业的排放都在上升。
Our World in Data 统计的 1990 年到 2019 年各产业排放温室气体量(以同等二氧化碳影响为单位)
04
消费也是力量!
从上面介绍的几件小事可以看出,日常生活的消费与环境保护(或破坏)息息相关。
如果你愿意做一个环境友好的消费者,首先:
1)尽量考虑每一项消费的“碳足迹”。碳足迹指的是一项活动或产品从原料取得、工厂制造、配送、销售、使用到最后废弃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过程所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一般以二氧化碳的同等影响为单位。
当然,即使许多环保组织在推动企业标注产品的碳足迹,大部分消费的具体碳足迹数额还是不可见的。但是不要灰心,培养自己的“碳直觉”也是一种方法:比如从了解一个麦当劳巨无霸的碳足迹是 2.35 千克二氧化碳排放开始——这相当于开车 13 公里。全球化的原料运输,和使用牛肉肉饼,都是它碳足迹的来源。
2)使用消费者的力量。“消费者行动主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在全球得到广泛实践的概念。在最基础的层面上,花钱就是投票。吕植老师也在最新一期「螺丝在拧紧」里说,“消费者是很有力量的,你要什么厂家就生产什么,对吧?如果我们要更加环境友好的产品,厂家就会往这个方向走,实际上有个引导的作用。”
了解自己的力量也是一件有用的小事。
05
少坐飞机,要坐就坐经济舱
电影《不要抬头》
长途交通工具的每人每公里碳足迹排名:
短途飞行(≤ 384 公里)——255 克
中途飞行——156 克
长途飞行(≥ 3700 公里)——150 克
巴士——105 克
火车——41 克
邮轮——19 克
高速列车——6 克
*根据英国标准的交通工具计算
如果不得不乘坐飞机,请尽量乘坐经济舱。世界银行的研究《计算航空旅行不同舱位的碳足迹》指出,由于占据了更多的旅行空间,高等舱位(包括头等舱和商务舱)的碳排放是经济舱的三倍。这也许可以推动航空公司调整舱位比例,或者设立根据舱位而异的绿色税。
06
少坐车,改乘自行车和公共交通
短途交通工具的碳足迹排名:
汽油轻型车——243 克
普通电动车——209 克
双人乘坐汽油车——122 克
摩托车——119 克
电动列车——29 克
巴士——17 克
绿色能源电动车——0 克
自行车——0 克
步行——0 克
*根据澳大利亚标准的交通工具计算
有趣的是,曾经有人提问,骑自行车或者骑电动自行车,哪一个的碳足迹更高?
如果你算上我们因为骑自行车而额外摄入的卡路里……骑电动自行车竟然更加环保。
07
带自己的杯子和餐具
电影《小森林 春夏篇》
一举三得:省钱,环保,给同行人留下好印象。
08
不要买过度包装的东西
包装的意义,可以以别的方式传达。
收到的包装,可以变成收纳盒、收纳袋……或者别人礼品的包装。
09
回收,回收,回收
每年,全球产生的城市生活固体垃圾达 20 亿吨。
电影《塑料王国》
中国从 2016 年到 2021 年,每年产生的城市生活固体垃圾已经超过 2 亿吨,垃圾总量仅次于美国。2019 年开始,上海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时代。
垃圾分类的确有助于在生活垃圾中辨别可回收利用的塑料垃圾,以及发展干湿垃圾的不同焚烧、填埋、发电方法。如果你的城市有垃圾分类政策,监督与实践总不是一件坏事。
但是对于环境保护而
言,分别干湿垃圾已经处于回收链条的末端。“我们应该做的是,按这个顺序,减少、重复利用、循环再生。到了需要决定垃圾该焚烧还是掩埋的阶段,我们已经失败太多次了。”
英国绿色和平组织的员工这么建议说。
10
修补,二手,都很酷
这几年最酷的事:用旧物。
买卖二手书,很酷;买卖 vintage,超酷;用二手材料做成的东西——手帐、拼贴、旧衣服帆布包,特别酷。会修修补补的人,也比坏了就丢的人要酷一点。
11
空调一定要这么冷 / 热吗?
一件恶性循环的事:
地球越热,越多人开空调,地球越热。
电影《记忆》
空调是最耗电的家用电器。
与电风扇一起,空调耗电占所有人类活动耗电的 10%——一个恐怖的数字。
耗电之外,空调在运作时还会泄漏氢氟烃制冷剂,一般是一种高强度温室气体的混合体。
许多国家都设定了夏日最低空调温度。
在大多数欧洲国家,这个数字是 25 度到 27 度不等。
西班牙今年宣布的
节能新政里,要求公共场所的空调不得低于 27 度。
法国会处罚把大门和空调同时打开的商铺。
在中国,这个数字是 26 度。
但是在民用建筑的范围内,开多少度的空调依然取决于个人的节能和环保意识。
留心冷热空调的度数,可能是租房人最方便做到的事。
如果住在自己家里,你还可以检查空调的能耗,在更新换代时考虑购置一台更加绿色节能的空调——这也是国际产商在舆论压力之下转向的方向。
12
建立自己的“保护区”
在这期「螺丝在拧紧」中,吕植老师还提到了一个平日很难想到的实践:“有一个事情是大家可以做的,就是把你身边的这一片地——不管是小区也好,单位的绿地也好——感兴趣的话,把它变成所谓的‘保护小区’。我们在北京大学就建了保护小区,你自己决定,‘我想把这个地方保护下来’,然后到当地林业部门去登记,宣称一下就行了。”
在北京大学,吕植老师带着感兴趣的学生们,自下而上地通过了自然保护小区的登记。这个自然保护小区包括了未名湖区、勺海、西门鱼池、鸣鹤园、红湖、镜春园、朗润园、燕南园和西门外蔚秀园的水域和次生林,在师生的制定的管理要求下,部分区域会停止清理枯木、落叶,不打除草剂或农药。她说:
“这个地方有什么好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就是一份清单;
同时观察它的变化,这就是一份非常好的公民科学记录。
”
电影《四个春天》
*
最后,告诉别人这一切
以上列举的 12 件小事,都发生在个人的层面上。
但如果你愿意与别人讨论这 12 件小事,或者分享更多普通人可以做到的环保行为,现实多多少少会在更大的层面上得到改变。
不要忘记,对于环境影响力巨大的政府和企业,背后也是一个个普通人。
也要记得,环境恶化、环境保护都有代价,而这些代价落在每一个人身上是不均等的——认识到代价的存在,富有同情心地为环境发声,重新审视生活中的决定,也许是我们在一个脆弱的世界生态里能够做到最大的小事。
2023-12-02 13:46:08
2023-12-02 13:44:02
2023-12-02 13:41:56
2023-12-02 13:39:51
2023-12-02 13:37:45
2023-12-02 13:35:39
2023-12-01 00:29:48
2023-12-01 00:27:42
2023-12-01 00:25:36
2023-12-01 00:23:30
2023-12-01 00:21:24
2023-12-01 00:19:18
2023-12-01 00:17:12
2023-12-01 00:15:06
2023-12-01 00:13:00
2023-12-01 00:10:54
2023-11-30 02:08:41
2023-11-30 02:06:35
2023-11-30 02:04:29
2023-11-30 0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