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的故事
2023-11-30 09:53:31
粟裕的儿子3岁时,粟裕就把他扔进河里,自己学游泳
历史客栈写过很多关于粟裕的文章了,这位战功无敌的开国第一大将,一生传奇,却又一生低调,让人由衷敬佩。
其实,粟裕的儿子粟戎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官拜中将,担任过北京军区副司令。
粟戎生出生于1942年,正值日军扫荡最残酷的日子,所以从一出生,粟戎生就跟战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就连“戎生”这个名字,也饱含着父亲对他参军报国的厚望。
当时,粟裕是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地位很高,但他对粟戎生的教育,却非常严格,从来不允许他搞特殊。
幼年时的粟戎生,被安排在随军保育院里,吃不饱穿不暖不说,部队打到哪里,他就要跟到哪里,饱受颠簸之苦。据粟戎生晚年回忆说,小时候还不会走路,他就被扔进了战士们的扁担里,稍大一点,又被绑在马背上,跟着大家一起行军,大人吃什么,他就吃什么。
粟戎生还曾提起过小时候跟父亲学游泳的故事。当时,他才刚过3岁,粟裕就拿来一个竹筒,让他抱着往下跳。可怜的小粟戎生被扔进了河里,哇哇大哭,连母亲楚青都吓了一跳,连忙跑了过来。然而,粟裕却在一旁风轻云淡地站着,还鼓励他说:“不要怕!自己游!”
粟戎生回忆说,自己就是在这种“求生”的过程中学会了游泳,也让他学会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
1961年,19岁的粟戎生考入了哈军工,主修导弹专业。这在当时可是高精尖军种,所以毕业后,粟戎生应该去大城市搞军事科研,然而,父亲粟裕却不惜动用自己的权力,特地把粟戎生分配到了云南援越抗美的前线,而且是从最基层的战士做起。
在云南,粟戎生一待就是5年,凭借着自身出色的研究才干,从战士一直升到了排长。
1967年初,粟戎生所在的部队被调回来,然而粟戎生却连回家探望的时间都没有,紧接着又被父亲派往北疆前线,因为此时的珍宝岛局势已经是剑拔弩张。
粟戎生临行前,没有父子离愁,父亲只送给他一首自己写的《老兵乐》:“半世生涯戎马间,征骑倥偬未下鞍。爆炸轰鸣如击鼓,枪弹呼啸若琴弹。”
来到北疆前线后,粟戎生并没有遇到想象中的战火连天,而是恶劣的生活环境和贫乏的生活物资,成为他意志力的最大考验。特别是冬天,气温极低而且时间长,几个月都几乎吃不到蔬菜,只能啃干粮、喝凉水。
有好几次,粟戎生都和死神擦肩而过,在一次坑道作业过程中,身为连长的粟戎生主动冲在前面,趴着梯子去排险,结果突然有巨石砸落,擦着头皮掉了下去,如果再有几厘米的偏差,粟戎生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在北疆,粟戎生又整整待了3年之久,尽管没有经历枪林弹雨的大场面,但多年的前线生活,却磨炼出了粟戎生强悍的意志。
后来,粟戎生进入北京军区,担任副司令,在他的组织下,北京军区每年都要举办数十场大规模的高质量对抗演练,成为全国各军区学习的模范。
据统计,粟戎生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军队科技进步奖,拥有十几项国家专利技术。不得不说,粟戎生能有如此成就,除了自身的敢打敢拼外,和父亲粟裕的培养也是分不开的。
最后还有一件事很值得一说,粟裕在晚年时,曾经问粟戎生:“你知道我们的军队为什么还叫‘解放军’,不叫‘国防军’吗?”
粟戎生说不知道,粟裕说了一句:“因为台湾还没有解放。”
2023-11-30 09:53:31
2023-11-30 09:51:16
2023-11-30 09:49:01
2023-11-30 09:46:47
2023-11-30 09:44:32
2023-11-30 09:42:17
2023-11-30 09:40:02
2023-11-30 09:37:47
2023-11-30 09:35:32
2023-11-28 03:24:31
2023-11-28 03:22:16
2023-11-28 03:20:02
2023-11-28 03:17:47
2023-11-28 03:15:32
2023-11-28 03:13:17
2023-11-28 03:11:02
2023-11-28 03:08:47
2023-11-28 03:06:32
2023-11-28 03:04:17
2023-11-27 13: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