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陇南,春看百花夏乘风,秋赏红叶冬观雪
2025-03-30 09:47:57
“出洋相”,出的是一种什么相?国学小常识
“出洋相”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每当有人行为不检点,做事尴尬,都会讥讽他们“出了洋相”,闹了笑话。然而“出洋相”一词的内涵却不止于此。有人作“出洋”相新解,一语双关,其中不乏逸闻趣事,特此分享出来。
为什么说是“出洋”相呢?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
清光绪年间,我国对外门户开放,朝廷官员争相出国。大臣们都望借出国游学经历,以证明自己的地位荣耀,于是掀起了一股“出洋”风。
能出国也得有些水平,好对得起皇帝的期待。所以这些出国要员,在国内可谓是满腹经纶才学横溢。可是当时的中国闭关锁国上百年,对西方灯红酒绿多姿多彩的世界一无所知,官员们好面不承认自己见识短浅愚昧无知,闹得洋相百出。这些事被后人戏称“出洋”相。
北洋大臣李鸿章出访英国伦敦,曾在已故的英国将军戈登的纪念碑下祭奠以表敬意。戈登的后辈非常感激,为了致谢,特地将曾在各地竞犬会上多次获头等奖的名贵爱犬送给他。
数日后,李鸿章给戈登家写了份谢柬:
“厚意投下,感激之至,唯是老夫耄矣,于饮食不能多进,所赏珍味,感欣得沾奇珍,朵颐有幸。”
用现在的话简单的概括下:“谢谢你们的好意,我老了,吃不了多少了,还能享受到这么好的美味真是幸事。”
好好的一条名贵犬成为了李鸿章腹中之物。当地报纸喧闹一时,成为了笑谈。
无独有偶,传闻有一驻英国使馆的官员崔某,向来贪财。在国外为了谋取额外收入,让他的夫人包洗使馆全体人员的衣物。洗完了就把这些衣服在使馆的各个地方晾晒,裹脚布公然就挂在了使馆门前。
不知情的英国人看到白色长布在使馆门口随风飘动,还以为是出了丧事。英方连忙派人来慰问,最终查明了事情真相,上演了一出闹剧。
还有一清公使曾去法国游玩,遇到某公爵夫人宴请。他应邀赴宴。席间,招待人员从厨房端来了大河鱼,十分名贵。这道菜烹饪手法特别讲究,非手艺高超的厨师莫能做成。
待主人津津乐道,众人大开胃口之时。这清公使在席间竟猛然一声呼噜,一口浓痰就落入鱼盘之中,人们顿时喧哗起来。公使羞愧难当连忙逃窜而去。
这些有辱国格的丑闻,还都偏偏出在了这些出洋大臣、公使等要员的身上,让人哭笑不得。所以人们也就这样约定成俗,把因为无知疏忽闹得的笑话,称之为“出洋相”。
撰文:李周京
编辑:葵
微信号:子曰师说
2025-03-30 09:47:57
2025-03-30 09:45:42
2025-03-30 09:43:27
2025-03-29 00:13:30
2025-03-29 00:11:15
2025-03-29 00:09:00
2025-03-29 00:06:46
2025-03-29 00:04:31
2025-03-29 00:02:16
2025-03-29 00:00:01
2025-03-28 17:56:35
2025-03-28 17:54:21
2025-03-28 17:52:06
2025-03-28 17:49:51
2025-03-28 17:47:37
2025-03-28 17:45:22
2025-03-28 17:43:07
2025-03-28 17:40:53
2025-03-28 17:38:38
2025-03-28 17:36:23